5月30日晚,隨著最后一車小麥入庫,地處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的方邱湖農場夏收工作全面完成。據方邱湖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智能化裝備和精細化管理,今年農場小麥平均畝產近千斤。
在方邱湖農場,隨處可見農田里鋪設的智能監測設備。“過去澆水全靠感覺,現在有了這些‘千里眼’,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農場科技部負責人施宗根一邊用手機查看土壤墑情數據一邊介紹道,農場摒棄了傳統“大水漫灌”,通過實時監測土壤濕度和小麥生長需求,精準規劃溝灌、噴灌區域,精準計算澆水時長和水量,讓每一株麥苗都有水喝。
抗旱“黑科技”遠不止于此。在小麥生長關鍵期,氣象預警剛響,無人機就化身“空中衛士”,根據預設配方為麥苗噴施抗旱劑。播種時,每粒種子的深度、間距都有標準;出苗后,農技人員逐畝“體檢”,缺苗處當天補種;植保環節也未雨綢繆,田間布控的監控點24小時“站崗”。
據介紹,農場里每1000畝麥田安排一名專人管理,該管理員的收入直接與所負責區域的產量掛鉤;農場科技部門牽頭每周對“責任田”督導檢查,從灌溉記錄到藥劑配比,一項項進行嚴格把關。
責任編輯:事業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