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昆明綜合保稅區空港片區的云南國際橡膠倉儲中心,巨大倉庫內彌漫著獨特的橡膠氣味,一垛垛標著SCR10、TSR9710、TSRWF等型號的天然橡膠排列整齊。重型叉車轟鳴著穿梭于倉庫內,將剛剛從緬甸入境的橡膠塊精準歸位。入庫高峰時,每日有28輛載重35噸的巨型貨車魚貫而入,卸下近千噸“黑色黃金”。自2024年9月10日投入運營,9個多月就有萬噸橡膠匯聚于此,貨值逾億元。預計2026年將有2.5萬噸橡膠入庫,貨值達3億元。
繁忙景象背后,是昆明綜保區落實“三大經濟”協同發展的生動縮影,是云南省融入國家戰略大局的具體擔當。當橡膠從“卡脖子”資源變為經濟“壓艙石”,一條由云南輻射而出的“陸上橡膠之路”正在重塑中國乃至全球的資源格局。
橡膠工業關系國家命脈
橡膠是工業血脈、戰略基石。小到醫用手套、輪胎,大到國防裝備、航天器件,無不依賴其支撐。天然橡膠和鋼鐵、石油、煤炭合稱世界四大工業原料,也是其中唯一可再生的工業原料。
歷史教訓刻骨銘心: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大量天然橡膠,西方封鎖禁運,橡膠短缺曾扼住新中國的咽喉。“西方國家在上世紀50年代中后期實現工業化合成橡膠,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實現工業化生產合成橡膠。”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研究員莫業勇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也是最大的天然橡膠進口國,近3年,年平均進口天然橡膠600多萬噸。
橡膠安全是永恒的課題。經過70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完整的天然橡膠產業體系,天然橡膠生產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24年,我國橡膠種植面積1680萬畝,天然橡膠產量95萬噸,其中云南省種植850萬畝,天然橡膠產量57萬噸。云南與緬甸、泰國、老撾等全球主產區山水相連,其陸路樞紐價值日益凸顯。
制度創新釋放發展紅利
云南國際橡膠倉儲中心的誕生,是云南橡膠產業落子的必然一著。
其背后是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綜保區、磨憨—磨丁合作區“四區聯動”的巧妙手筆。一套組合拳打通了政策壁壘,釋放出制度紅利。
保稅功能是核心引擎。“境外橡膠入區暫免關稅、進口增值稅,不設存儲期限,區內企業之間貨物交易免征增值稅,大幅減輕企業資金壓力、降低交易成本。”昆明綜合保稅區黨工委副書記楊海道出關鍵。昆明綜保區“快進快出”的通關效率,疊加管委會“主動解難”的服務機制,使交易成本大幅下降。
“我們不過度追求利潤,重在培育產業生態。”昆明要素交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松說。這一理念催生了革命性的服務矩陣:保稅倉儲是基礎,倉單融資破解中小企業資金困局;線上交易平臺直連供需;未來將拓展智能配送、跨境結算等全鏈條服務。
千億產業鏈蓄勢云南
云南橡膠產業曾陷“高產低值”困局。多年來,云南囿于種植與初加工等橡膠產業鏈低端,高附加值制造與貿易集聚沿海地區。
云南國際橡膠倉儲中心的橫空出世,正改寫這一失衡格局:
——現貨交易平臺首年即沖刺30億元線上規模,未來將裂變為千億級流量入口。
——依托倉儲中心與交易平臺,橡膠正吸引上下游企業“孔雀西南飛”。從種植合作社、加工廠到輪胎巨頭、醫療器械企業,全產業鏈集群在云南加速成型。
——以數字經濟賦能,將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植入橡膠交易。每塊橡膠從境外膠林到國內工廠全程可溯,質量與信用壁壘被打破。
“這不僅是倉庫,更是產業路由器。”一名參加“滇峰對話——大湄公河次區域(GMS)天然橡膠產業合作對接會”的行業人士感嘆。資源、資本、數據在此交匯,從原料輸出地蛻變為全球橡膠定價與資源配置的戰略高地之路行穩致遠。
“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橡膠產業發展正是重要落子。”橡膠行業專業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天然橡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