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2025年湖北農墾小麥“田間日”活動在老河口市張集農場成功舉辦。來自全省各地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的40余位代表,齊聚全國農墾農作物良種展示示范基地——張集科研示范基地,參加田間觀摩、現場測產、農業社會化服務座談交流和專家授課等多種活動,共同探索湖北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活動現場,10臺聯合收割機馬力全開,僅3小時便完成500余畝小麥收割?!耙慌_收割機每小時作業20畝,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5倍?!焙鞭r墾聯豐張集農業公司辦公室主任彭佳介紹。
老河口市張集科研示范基地占地560畝,目前共展示、示范了83個小麥品種,其中“墾麥58”“墾麥008”等我省自主培育小麥新品種表現亮眼。
“老河口市小麥種植面積達50多萬畝,今年測產最高畝產達688.3公斤,畝產穩中有升,這不僅源于張集科研示范基地在良種培育上的持續發力,也離不開農技專家們定期抗旱巡防?!崩虾涌谑修r業農村局農藝師付奇偉在現場介紹。
在當天的測產環節中,由華中農業大學、襄陽市農業農村局、老河口市農業農村局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深入田間取樣,實測面積10.89畝。通過機械脫粒、稱重、扣除雜質和水分等流程,實測張集科研示范基地小麥畝產達667.2公斤。專家表示,本次測產結果將作為全省品種推廣和種植技術優化的重要依據。
在老河口市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代表們仔細觀摩了當地智慧云平臺實時監控系統。通過該系統的“天眼”,不僅能實時知曉系統內185臺農業機械的作業軌跡,還能全時掌握土壤墑情、病蟲害預警等重要信息,為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襄陽市清河農場實行的是“小麥-水稻”輪作模式,對社會化服務需求大、感觸深,該農場負責人劉青剛有感而發:“通過社會化服務,我們實現了‘六個統一’,訂單生產讓農民每畝增收500元到700元。”
本次“田間日”活動,讓這些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行家里手也收獲滿滿。孝感市中洲垸農場副場長張紹武說到:“通過品種對照田,我們直觀看到各品種優劣,這幾天我們也在進行小麥收割,畝均產量是556.1公斤,所以這里的標準化管理和智慧噴灌系統值得借鑒?!鼻規X管理區何集辦事處農經辦主任羅真格感慨:“張集農場品種全、管理精,我們要把先進經驗帶回去!”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農墾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依托農墾平臺,推廣“張集模式”,加速良種良法落地,做實單產提升行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動能。
湖北廣電壟上頻道 記者:彭娟 武晉冉
通訊員:劉斌 李湉
編輯:馬靜
編審:黃嘉夢 饒禹
監制:程松
責任編輯:技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