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在田作物生產關鍵期,面對持續高溫干旱的實際情況,黃海農場積極應對,采用智慧灌溉、農機改裝、無人機作業等多種科技手段,采取“水陸空”聯動的立體作業式, 對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進行科學施肥、智慧灌溉等管理措施,全力保障農作物正常生長,為秋糧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智慧灌溉,指尖掌控田間事。在黃海農場的水稻田里,一株株嫩綠的水稻正茁壯成長。令人驚奇的是,一座座太陽能電動閘門佇立在田間,宛如守護水稻的“忠誠衛士”,正在它們的精準呵護下,每株水稻都能“科學喝水”。隊長賀紅軍輕點手機屏幕,就可輕松控制智能灌溉系統里的進排水閥門,瞬間清澈的水流緩緩流入田間。“我們采用以地下灌排工程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灌排體系,以管道高效節水灌溉、地下暗管降漬及農業面源污染消納生態控制排水為主體內容,著力解決水稻田管、大豆玉米灌溉出苗等‘卡脖子’問題,讓作物‘喝’飽水又節水。”賀紅軍介紹。
為應對高溫高濕天氣下病蟲害高發的難題,高科技“寶貝”一一登場,無線氣象環境監測站、稻飛虱測報儀等大顯身手,變身“智管家”,全天候實時監測氣候、蟲情、土壤濕度等情況。技術人員通過手機APP,就能遠程查看相關數據。“稻飛虱測報儀利用現代光、電、數控技術,實現蟲體遠紅外自動處理、自動拍照、整燈自動運行等功能。我們還增設風速風向、環境溫濕度等多種傳感器接口,有效增加測報準確性,預計黃海全年重大病蟲害測報準確率達95%。”黃海農業中心副主任董夢雅說。
在玉米大豆種植區,同樣巧用科技抗旱。多架無人機穿梭在玉米和大豆田地上空,有的進行葉面施肥作業,為作物補充養分,增加其抗逆性;有的利用風場輔助玉米授粉,解決高溫天氣下玉米花粉傳播受精難題,提高授粉效率和成功率。“一個條田50多畝地,無人機不到半小時就能完成作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授粉更均勻。”示范園種植部負責人王前兵說。此外,搭載高分辨率攝像頭和遙感設備的大疆M3M多光譜無人機還承擔起巡田任務,十幾分鐘就能準確發現問題田塊,為農業生產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助力工作人員有針對性地落實生產措施。
在科技力量的支撐下,水稻、玉米、大豆等農作物雖歷經高溫干旱考驗,但整體生長態勢良好。下一步,黃海農場將繼續加大科技投入,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積極增強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為全年糧食豐產打下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技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