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驕陽下,樺南縣五道崗新民村徐麗娟家墾地合作地塊的玉米長勢喜人。今年,北大荒集團曙光農場和佳木斯市樺南縣五道崗鄉(xiāng)墾地合作農業(yè)生產托管面積達到3100畝,玉米單產有望提升10%。在紅興隆分公司,一場打破體制藩籬、加速墾地融合發(fā)展的農業(yè)新圖景正在上演。
頂層設計推動,固化服務模式,曾經界限分明的農墾與地方,正通過創(chuàng)新聯合體的模式,走向深度融合,農業(yè)社會化服務實現了管理者思維轉變、地市主動應變、村民主動求變的“三重轉變”。
大豆“千畝方”示范田內,自走式噴藥機正在進行葉面肥噴施作業(yè)—李士會 攝
積極性從哪里來?
墾地融合的頂層設計、高位推動
紅興隆分公司所轄13個農場,與雙鴨山、佳木斯、七臺河3個地市的土地插花,農業(yè)社會化服務優(yōu)勢明顯,可多年來示范帶動成效不盡如人意。如何破解?這是擺在紅興隆分公司黨委面前的一道難題。
分公司黨委一方面積極向內沉淀,一方面向外探索。分公司黨委書記鹿文革就農業(yè)社會化服務工作深入所屬農場開展走訪調研,深入了解難點與堵點。難題一是農村土地碎片化、發(fā)揮不出農墾大機械作業(yè)優(yōu)勢。其二是部分農民出于降低成本的固有思想,不愿意進行托管,還需要地方政府加強引導。8天時間兩千多公里的行程,無不彰顯著分公司黨委加速推進墾地合作的決心。
骨頭再硬也要啃下來!分公司黨委先后拜會了雙鴨山、佳木斯、七臺河三個地市市委書記,談融入思想、直面融合“深水區(qū)”難題,共商破解之道。
帶著滿滿的干貨和躍躍欲試的干勁,一場旨在將先進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經驗“本土化”、賦能墾地深度融合的專題研討會在北大荒國際飯店會議室熱烈召開。此前,紅興隆分公司黨委牽頭邀請雙鴨山、佳木斯、七臺河等3個地市的領導赴綏化分公司進行了深度考察學習。與會者們將學習成果與本地實際相結合,共謀基于社會化服務創(chuàng)新的墾地合作新路徑。
“震撼、啟發(fā)、緊迫感!”談及考察感受,各地市領導深受感觸。 這些經驗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墾地合作在專業(yè)化、精細化服務方面的提升空間。轉折發(fā)生在經驗分享環(huán)節(jié),“我們有農服集團生產資料供應能力、強大的農機能力。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成規(guī)模推進墾地融合!”鹿文革的發(fā)言點亮了會場。他展示手機里的航拍圖——曾經零散的田埂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綿延千畝的方格良田。會場響起一片窸窣的筆記聲。
經過三小時激烈磋商,一份凝聚多方智慧的合作草案浮出水面。地方政府加強政策引導,鄉(xiāng)、村、新型經濟主體整合資源,實現土地的規(guī)?;?,來解決土地碎片化的問題;農墾通過種植技術賦能,來解決種植標準化的問題。
紅興隆農服與各縣農業(yè)農村局密切配合,召開墾地合作推進會4次,聯合調度8次,為農場下發(fā)農業(yè)社會化服務工作提示函3次。分公司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開展一場場對接、一次次協調,徹底打開了墾地深度融合發(fā)展的“心門”。
在雙鴨山市的“頂層推動”下,2024年12月4日,雙鴨山市寶清縣人民政府印發(fā)《2025年深化墾地合作“大托管”試點提升糧油高質量生產水平實施方案的通知》;集賢縣推行以村集體為主體,實現包種、包錢、包賠、包收的“一主四包”,千方百計調動農戶積極性。一套套組合拳聯合出擊,撬動了“托管”引擎。思想的深度融入、政策的精準賦能,正為這片熱土的墾地融合注入澎湃新動能,一條互利共贏、充滿希望的協同發(fā)展新路徑,在共識與實干中清晰延伸。
單產與效益如何提升?
“1133模式”來回答
老百姓的積極性上來了,墾地合作的熱情在紅興隆大地持續(xù)升溫。一項項合作書、一份份合作協議相繼簽訂,一組數據呈現出紅興隆墾地合作的階段性成果:農業(yè)生產托管面積14.62萬畝,環(huán)節(jié)托管面積52萬畝次,技術服務覆蓋面積227.7萬畝。
紅興隆是如何將北大荒種植模式復制到各市縣、村屯的呢?
在今年簽訂墾地協議后,二九一農場農業(yè)生產部主管張文鵬誓要做出個樣子給農民看看。為此,張文鵬開通了以“奔跑的小張”為昵稱的視頻號,定期更新賬號上的短視頻。“集賢微言”公眾號采用后總播放量快速增長到數萬次。
這便是紅興隆“1133”農服模式的其中一項:搭建一個墾地合作技術指導服務平臺,以實用便捷、時效性強的優(yōu)勢破解墾地合作中農技推廣及時響應難題,培育本土農業(yè)技術“網紅”,通過發(fā)布針對性強的專項農技宣傳片來響應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目前,已與寶清縣、集賢縣、饒河縣、勃利縣、樺南縣、悅來鎮(zhèn)農業(yè)農村局完成共建墾地合作技術指導服務平臺,發(fā)送分公司、各農場墾地合作農技術指導視頻19個。
炎炎夏日,紅興隆農服工作業(yè)務培訓班“開”進了田間。在墾地合作示范點開展典型經驗交流。這便是另一個“1”。編制完成了1套紅興隆分公司農服服務標準,更創(chuàng)新設立差異化服務清單,精準識別小農戶、合作社、種植基地等不同主體的生產痛點。
搭載北斗導航系統(tǒng)的大馬力機車在田間精準中耕,誤差不超過厘米;植保無人機在空中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均勻噴灑著葉面肥,新型的智能化農機開進自家土地,讓農民贊嘆不已。
夏管時節(jié),一方面,為打消農民顧慮,分公司組織一支混編的作業(yè)小分隊,帶著農民打贏夏管攻堅戰(zhàn);另一方面,更靈活的“田間小課堂”隨時開講,帶著農民練,領著農民干……關鍵環(huán)節(jié)托管如“點餐”般盛行。農機、農技、農資的3支服務隊帶著對應的3個農服套餐,以成熟技術“上門問診”,“百名專家進田間”行動提供定制種植方案和定期巡田服務。
八五二農場通過農資服務隊的專家授課,為托管地塊提供“墾農34”豆種5.6噸;曙光農場與3個鄉(xiāng)鎮(zhèn)組建的農機、農技、農資“黨建聯盟”,已開展技術服務500余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戶10戶;饒河農場依托3支服務隊在6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農技培訓34次,培訓634人。墾地融合不斷注入新動能,廣袤田野上正展現著勃勃生機。
黑土地上如何破“界”?
融合背后的三重嬗變
“農場出技術、出農機、出管理,農民出土地、出部分勞力。托管后,每畝地成本降了10%,產量增了5%,扣除服務費,每畝可多賺200多塊!農場則通過規(guī)模化服務攤薄成本,提升了農機利用率和效益?!蔽寰牌咿r場副總經理李邊海算了一筆賬。
這便是融合后的第一重嬗變——農場管理者的思維轉變。他們的管理思維從“內循環(huán)”轉向“外循環(huán)”,主動尋求與地方開展規(guī)?;泄艿确N植型合作,并將融合思維延伸至發(fā)展規(guī)劃、產業(yè)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樹立了“一盤棋”、“一體化”的區(qū)域發(fā)展觀。
曙光農場農服辦主任牛真去年多了一個新身份——樺南縣五道崗鄉(xiāng)“墾地融合特派員”。最初進村推廣托管時,他被潑過冷水。牛真索性住進村里,幫留守老人修農機、教年輕人調試無人機。暴雨夜帶頭跳進排水渠清淤保苗,徹底扭轉了村民對這個“農場人”的看法?!艾F在進村,家家喊‘牛老弟’,比叫我主任還舒坦!”他拍著曬得黝黑的胳膊笑道。過去作為農場人的“優(yōu)越感”,正在被成為現代農業(yè)服務者的“新認同”取代。
“今年開展墾地合作重點是耕地輪作、綠色高產高效創(chuàng)建、大壟密植、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項目,出臺的政策重點向墾地合作的地塊傾斜,搭建起小農戶、合作社和農墾合作的平臺,引導農民積極參與。今年雙鴨山市墾地合作面積突破了120萬畝,通過苗情來看,預計糧食單產較去年提高10%左右。”雙鴨山市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朱紅娟說道。
墾地融合后的第二重嬗變,是地方政府、村屯的主動迎變。在寶清縣青原鎮(zhèn),去年已經嘗到合作甜頭的村屯、合作社進一步加大了墾地合作力度,除此之外,青原鎮(zhèn)興業(yè)村今年也計劃加入到合作的行列中來?!叭ツ?,我們村大壟千畝方連片有著非常好的抗旱抗?jié)承Ч扇×私y(tǒng)管統(tǒng)購種子化肥、統(tǒng)一管理機械、耕種防收一條龍產業(yè)化服務和統(tǒng)收統(tǒng)銷等措施,老百姓賣糧時每斤比市場價格高出二分錢。今年,我們村計劃整村推進千畝方,種植面積大概是2.7萬畝。”青原鎮(zhèn)興業(yè)村黨支部書記李勝光說。
第三重嬗變便是農戶思想的轉變?!斑B播種深度都精確到5厘米,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痹诙乓晦r場與東興村墾地合作的地塊,農民王江道出了融合帶來的變化。前年此時,他對托管還心存抵觸。去年,試點的土地以1.1米大壟栽培技術創(chuàng)造著新紀錄:畝均播種株數從傳統(tǒng)種植的4886株提升至5775株,按往年產量測算,畝產增加200斤以上,讓王江嘗到了甜頭。如今,他主動簽下45畝托管合同。
像王江一樣的農戶們從懷疑托管是“套路”,到懊惱“參與太晚”,背后是對紅興隆“1133”模式的逐步了解和信任。像曙光農場牛真一樣的“服務員”們的“身份焦慮”被新價值感化解——以技術為紐帶,農場農服辦主任成了周邊農戶可以信賴的種地專家。
托管合同上的簽名易得,人心的簽名卻需時間淬煉。當農民開始用“咱北大荒的標準”要求自家土地,當農場技術員能喊出每個托管戶孩子的乳名,當地方干部主動把墾區(qū)規(guī)劃納入鄉(xiāng)鎮(zhèn)藍圖——這些細小的嬗變,比任何數據都更能印證:墾地融合的深層次破界,正在黑土地上真實發(fā)生。
正如集賢縣豐樂鎮(zhèn)新刷的標語:“土地不會騙人,合作才能共贏。”這樸素的共識,或許正是這場變革最深厚的土壤。
“頂層設計不是畫在紙上的藍圖,是要落到地頭、惠及農戶的實招!”分公司黨委書記鹿文革總結道,“墾地融合是國家、省委和北大荒集團確定的重大戰(zhàn)略,各層級‘一把手’要親自抓、負總責。我們既要當好‘指揮員’,科學謀劃;更要當好‘施工隊長’,為一線解決具體問題,確保這盤棋下活、下贏,讓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更穩(wěn)固,讓農民的錢袋子更鼓脹!”
責任編輯:刊物編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