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走進山東壽光·興安農墾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的溫室大棚,園區負責人甄金朋在日光溫室內指導工人進行田間管理,一株株秧苗綻綠吐翠,長勢喜人。產業園通過配備溫室水肥管理系統、自動溫控系統和補光環控設備,實現了育苗標準化管理和蔬菜生長環境的精準調控,黃瓜、辣椒、西紅柿等作物在智能化設備呵護下茁壯生長。
山東壽光·興安農墾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位于興安農墾呼和馬場。這個2024年7月啟動建設的項目,已完成工程設計、“三通一平”工程及2棟試驗棚建設,預計4月初首批“壽光標準”蔬菜即將上市。“從作物品種到種植技術全面引進壽光模式,產品品質完全達到壽光標準?!眻@區運營負責人邵長水表示。
作為興安農墾深化“壽光模式”改革的重要實踐,該產業園通過盤活土地資源,創新“國有企業+專業團隊+農戶(合作社)”運營模式,集“育、繁、研、推、供”等功能于一體,實現了蔬菜育苗種植、采摘分揀、預冷包裝、物流配送的產業化轉型升級,更帶動300余個就業崗位,預計年銷售收入可達9600萬元,實現利潤2400萬元。
“壽光模式”的成功引入,為當地帶來三重變革:通過接入壽光蔬菜供應鏈體系,推動標準化生產與品牌化經營;打造魯蒙合作現代設施農業樣板,共建大食物觀創新基地、北方及俄蒙綠色蔬菜保供基地、產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基地以及蒙東蔬菜質量標準(興安盟)分中心;培育農業技術人才隊伍,示范帶動設施農業提質增效和跨越式發展。
從黃海之濱到科爾沁草原,這場跨越千里的農業技術革命,正為興安盟現代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興安農墾戰略投資部部長阿圖表示,未來將加快在建項目進度,深化特色產業培育,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種改良,持續鞏固設施農業優勢地位。
責任編輯:事業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