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位于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的江心沙農場被一片蓬勃的綠意包裹,連片稻田如鋪展在大地上的綠色絨毯,滿眼皆是長勢喜人的豐收預兆。田埂旁,多座智慧監測平臺引人注目。
走進稻田間,只見多組監測設備已有序布設:田間地頭的氣象監測站實時采集溫度、濕度、光照、風速等環境數據,土壤墑情傳感器深埋地下,精準捕捉不同土層的水分、養分含量;安裝在田埂旁的智能蟲情測報燈,利用現代光、電、數控技術,實現蟲體遠紅外自動處理、拍照、整燈自動運行等功能,無人監管也能完成誘蟲、殺蟲、拍照等系統作業,并且遠程傳輸蟲情數據至管理平臺。管理人員只需在手機或電腦端登入系統,即可實時查看農場全域的農情動態,實現“數據跑路”替代“人工跑腿”。農場技術員葉童一邊查看系統后臺的實時數據,一邊介紹:“以前判斷土壤干濕靠經驗,防治蟲害靠巡查,費時又費力。現在,系統能自動預警土壤缺水、蟲害滋生風險,我們根據數據精準灌溉、科學施藥,不僅節水節肥,蟲害防治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該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農情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與預警,幫助農技人員更快更精準地掌握農作物生長環境,為精準灌溉、施肥、施藥等作業夯實數據基礎和技術支撐,不斷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也可減少因氣象災害導致的損失。
智慧農業設備的落地,是江心沙農場推動農業現代化、數字化轉型的重要舉措。通過科技賦能,農場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資源消耗,還實現了農情監測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的轉變。智慧農業全域農情測控平臺的推廣應用,是鄉村振興背景下科技興農的生動實踐,將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精細化水平,為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品質提供有力支撐。
日前,蘇墾智慧農業全域農情測控平臺在江心沙農場正式運行,這套集氣象監測、土壤墑情檢測、智能遠程蟲情測報、稻飛虱智能測報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大腦”,讓傳統農場告別“看天吃飯”和“鐵腳板”的粗放模式,邁入精準化、智能化管理新階段。
責任編輯:技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