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業安全關乎糧食安全與鄉村振興大局。近年來,陜西以“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為目標,圍繞良種推廣、育種創新和龍頭企業培育等方面持續發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良種推廣交出穩產答卷
夏糧產量要提升,品種是關鍵?!敖衲辏A陰農場小麥種子示范田整體長勢喜人,穗大籽多粒飽?!标兾魇∞r墾集團華陰農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勝利說,“其中,100多畝‘華墾麥23’平均畝產735.1公斤,表現非常好。我們把這批小麥種子收割完后,就直接送到陜西農墾大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經過篩選和去雜,這批種子就成了等待播種的良種。” “華墾麥23”是由陜西農墾大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并通過國家審定的小麥良種。其特點為耐旱抗寒、抗赤霉病、產量高,自2022年審定以來累計在黃淮種植區推廣超過100萬畝,目前主要繁育基地在華陰農場。 “今年我們收購包括‘華墾麥23’在內的小麥種子近1500萬公斤,種子質量是近年來最好的,粒大飽滿,可滿足大約100萬畝麥田種植需求。種子主要銷售區域在陜西省內,輻射區域包括河南、安徽和江蘇。”陜西農墾大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愛姚說,近年來,公司在自主研發“華墾麥7”“華墾麥23”等新品種的基礎上,引進推廣高產、穩產、抗性強的優質小麥品種10多種,以滿足不同地塊對小麥良種的不同需求。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近年來,陜西以抗逆穩產為前提、高產優質為目標,加快主要糧油作物品種更新換代,推廣密植、抗逆、宜機收高產玉米新品種,推廣高油高產大豆新品種,推廣優質、抗逆水稻新品種,推廣“雙低”宜機收油菜新品種。同時,陜西注重加強對農戶的用種指導,把主推品種推薦到縣、到鎮,讓良種真正成為糧食大面積豐產豐收的基石。
種業創新激活“源頭活水”
寶雞市扶風縣午井鎮九官村的種糧大戶劉錄太今年種的120畝“巨良8079”小麥收獲后,畝產達到700多公斤?!敖衲晏旌?,我就澆了兩次水,還有這么高的產量,這就是好品種的力量?!眲浱f。 7月22日,在位于扶風縣召公鎮聚糧村的省農牧良種場(省種植業試驗示范中心)實驗室里,技術人員正在對今年新收獲的小麥種子的穗型、粒型、粒重等數據做相關測定?!胞準蘸螅覀儗鰞仍N繁育田進行測產,‘巨良19’水地畝產695公斤、旱肥地畝產450公斤,表現出很好的耐熱抗旱性,是高產、穩產的好品種?!蘖?079’是中強筋小麥品種,今年水地畝產675公斤,實現了高產優質兼顧?!笔∞r牧良種場農業試驗站站長溫彩虹介紹。 “巨良19”“巨良8079”是省農牧良種場近年來選育出的優質小麥品種。該場承擔著陜西省農作物新品種試驗、示范和優良品種繁育、推廣任務,目前以小麥優良品種提純復壯為核心,大力推進小麥優良品種試驗示范、繁育推廣工作,有效發揮技術引領、示范帶動作用,為全省糧食單產大面積提升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幾年,我們先后選育出小麥優良品種、品系20多個,其中‘巨良19’‘巨良8079’兩個品種通過省審,順利實現成果轉化、產業化推廣,目前在關中灌區大面積種植,得到種植戶的廣泛認可。”省農牧良種場場長王武生告訴記者,近年來,該場在小麥優良品種繁育和推廣、助力農作物單產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平均每年繁殖和推廣小麥原種、良種200多萬公斤,推廣面積15萬多畝,帶動農民增收2000多萬元。 近年來,我省在種業創新方面不斷發力,以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目的,發揮楊凌種業創新中心作用,開展生物育種、分子育種創新攻關,重點培育高產優質、耐密抗逆、節水宜機收的糧食作物新品種,并持續加大制種、育種、供種基地建設力度,打造出一批小麥、玉米、油菜等良種繁育基地,不斷提高良種生產供應保障能力。
更多陜西“金種子”走向全國
說到“偉隆169”這個國審小麥品種,陜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建偉一臉驕傲。 “這是我們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2020年通過國審,2023年和2024年被農業農村部推薦為全國小麥主導品種,7年來累計推廣面積超過3000萬畝?!毙旖▊ジ嬖V記者,“該品種推廣種植以來表現相當好。今年6月11日,蒲城縣興鎮興東村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示范田現場實收測產,‘偉隆169’平均畝產達743.5公斤?!?nbsp;徐建偉說,陜西楊凌偉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獲批成為全省首家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皞ヂ?69”是公司的主推品種,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深受農民和糧食加工企業青睞。只有推出抗逆性強、適銷對路的產品,才能搶占市場。 除了“偉隆169”,陜西越來越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麥品種正走出陜西,走向全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吉萬全教授團隊培育的小麥新品種“西農511”正是其中的典型。2024年,該品種推廣面積突破781萬畝,位居全國小麥品種推廣面積第五位,標志著這一優質品種已成為黃淮麥區當之無愧的“全能冠軍”。 “西農511”是吉萬全教授團隊歷時30多年育成的,于2018年通過國審,抗逆性強,品質優良,具有顯著的增產潛力。該品種455萬元的技術轉讓費創下陜西省植物新品種轉讓費用最高紀錄。自審定以來,“西農511”已在河南、安徽、江蘇等黃淮麥區推廣面積近4000萬畝,并于2022年、2023年、2024年獲評農業農村部糧油生產主導品種。 近年來,陜西通過政策扶持、金融助力等方式,培育了一批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打造陜西種業發展龍頭,提升企業競爭力,推動新品種快速落地。陜西還積極搭建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種業產業鏈升級。 一粒種子,決定著現代農業的起點和高度。如今,越來越多的陜西“金種子”走向全國,播撒豐收的希望,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責任編輯:發展規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