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區位于湖南省益陽市北部,地處洞庭湖平原腹地,總面積379.31平方千米。東臨東洞庭湖,南連沅江市南大膳、陽羅草尾鎮,西接南縣茅草街、青樹嘴鎮,北界南縣烏咀、明山、華閣和華容縣注滋口等鄉鎮。2020年末轄河壩、北洲子、金盆、千山紅4鎮和南灣湖辦事處,總人口10.46萬人。
大通湖區是湖南省最大的農場改制管理區。20世紀50年代,此地筑堤挽垸、圍湖造田,創辦國營農場,擔負起蓄洪墾殖、發展國有農業經濟的特殊使命;60年代大搞糧食生產,不遺余力地為國家增加糧食供給;70年代興辦工業,拓展農墾經濟發展新途徑;80年代走農工商一體化經營之路,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步入快車道;90年代力求變革體制機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形勢。2000年撤場設區,推進農墾事業創新發展,奮力實現全面小康,建功新時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建設諸領域成績斐然,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一、內容簡介
湖南大通湖區前身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紅等四大國營農場和南灣湖軍墾農場、國營大通湖漁場。1950年建成大通湖蓄洪墾殖區。1951年2月成立大通湖特區,同年3月創建國營大通湖農場,后撤場改區,形成今天的大通湖區。本志書涵蓋大通湖農場自然地理、建制沿革、農林牧漁、工業、第三產業、科教文衛、人文建設、農場管理、農場基層組織等十幾編內容,全面、詳細。本書不僅彰顯了大通湖農場七十余年來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績和貢獻,更豐富了大通湖農場的文化事業,成為文化建設內涵的重要載體,還是社會各界了解大通湖農場的窗口和研究農墾歷史文化、把握發展規律的重要參考資料。
二、圖片展示
責任編輯:農墾經濟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