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wwwww"><noscript id="wwwww"></noscript></tfoot>
    • <nav id="wwwww"><sup id="wwwww"></sup></nav><nav id="wwwww"><sup id="wwwww"></sup></nav>
    • <nav id="wwwww"></nav>
    • <nav id="wwwww"></nav>
      亚洲成人资源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高清无码,好紧好滑好湿好爽免费视频,双飞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少妇无码va无码专线,97超级碰碰碰.免费视频
      當前位置:   政策與改革 > 理論探討

      依靠土地托管服務和制度創新 ,實現家庭農場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以北大荒農墾集團北安分公司為例

      時間:2025-09-26 作者:廖洪樂 來源:《新疆農墾經濟雜志》 點擊次數:2780

      摘要:文章運用案例分析法和歸納法對“北安模式”進行了系統分析。“北安模式”的形成主要基于四大背景,其推進家庭農場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做法主要包括八個方面。研究發現,“北安模式”取得了四方面成效,除常規經濟效果外,制度創新和技術示范效果是其最大的亮點,其探索形成的系列農業制度、農業標準、農業技術規程等,可作為現代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和政府農業主管部門推動農業規模經營的指南。“北安模式”的啟示在于:第一,現代農業呈現規模化、工商業化、標準化、智能化與數字化四項基本特征;第二,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可以實現農業規模經營,小農與現代農業可以有機銜接;第三,現代農業規模經營可以同時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土地產出率,現代農業規模經營可以比小農更有效率;第四,農業可以同時實現農地規模經營和服務規模經營;第五,制度及其創新對現代農業規模經營至關重要;第六,發展現代規模農業需要具備相關前提條件,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文章最后指出,“北安模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要解決好農業規模經營的管理和監督問題。

      關鍵詞:土地托管服務;制度創新;家庭農場;現代規模農業;農業工商業化

      黨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提出分階段基本實現現代化(2035年)和全面實現現代化(21世紀中葉)戰略目標,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重要組成部分。基于“大國小農”基本國情,黨中央提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202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2024—2035年)》,提出全環節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農墾國有農業經濟是我國農業先進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重要代表,黨中央、國務院賦予農墾國有農場承擔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示范使命任務,要求農墾國有農場加強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試驗示范農業新技術、新裝備和生產經營新模式,為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積累經驗。為履行好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使命任務,北大荒農墾集團北安分公司自2019年起依靠土地托管服務和制度創新,在促進家庭農場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和發展農業規模經營方面做了許多有益探索,形成具有前瞻性和典型性的“北安模式”。本文系統分析了“北安模式”的背景、做法、成效和啟示,其探索形成的農業制度、農業標準、農業技術規程可以作為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和政府農業主管部門發展現代農業的指引和參考,其成效和啟示有助于增加學術界、理論界和決策界對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系列問題的理解和認識。

      一、“北安模式”的背景

      北安分公司地處黑龍江省西北部的黑河地區,下轄15個農場有限公司,轄區總面積1366.2萬畝(占黑龍江全省墾區面積的1/5),農業生產以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為主。2022年,15個農場戶籍人口17.8萬人,耕地545.36萬畝;農機總動力72.8萬千瓦,農用大中型拖拉機4677臺(100馬力以上1599臺),農用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11199臺,聯合收割機903臺;農業綜合機械化率接近100%,機耕率100%、播種機械化率100%,收割機械化率99%;糧食綜合產能達38.4億斤,糧食商品率達94%以上。“北安模式”形成,主要基于四大背景。

      (一)國有農場農業雙層經營體制中“統”的功能弱化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北安分公司下屬各農場逐步建立以職工家庭經營為基礎、大農場(即國有農場)統籌小農場(即職工家庭農場或家庭農場)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1985年全面興辦職工家庭農場;1994年全面推行職工家庭農場“四到戶、兩自理”改革(即土地、農機、核算和盈虧到戶,生產費和生活費全部自理),職工家庭農場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2005年全面實行耕地承包“兩田一地”辦法(即基本田、規模田和機動地,下同)。農業雙層經營體制調動了職工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積極性,但國有農場“統”不到位問題普遍存在。國有農場管理層主要從事行政事務管理,對家庭農場農業生產經營性服務供給不足,大型機械、新品種、新農藝措施推廣應用難。國有農場“統”不到位或“統”的功能弱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國有農場長期政企不分,承擔了本該由政府承擔的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國有農場人、財、物等資源主要用于政府公共管理服務事項,用于為農場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資源極其有限。二是缺乏相應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國有農場人才招聘使用管理,通常參照機關事業單位辦法執行,這種招聘使用人才方式不利于企業經營管理型人才的選拔、使用和成長。三是缺乏利益激勵機制。國有農場管理人員收入主要與其級別和職務有關,與農業生產經營績效不直接掛鉤,農場管理層關注農業生產經營動力不足。

      (二)國有農場農業生產經營出現老齡化、兼業化現象

      與農村地區和省內其他分公司下屬國有農場一樣,北安分公司下屬國有農場也存在明顯的農業生產經營者老齡化和農業兼業化現象。課題組于2021年在北大荒農墾集團下屬7個農場調研了150戶農業種植戶,其中北安分公司趙光農場32戶,省內其他分公司農場118戶。北安分公司趙光農場32戶農業種植戶共有家庭成員96人,其中嬰幼兒、在校學生、現役軍人、教師、醫生、國家干部、退休農工和殘障人員等非農業勞動力成員48人;48名勞動力成員中有35人在家以農業生產為主、4人在本農場從事非農業生產、9人外出務工經商。進一步分析48名勞動力成員的年齡特征發現:趙光農場在家以農業生產為主人員年齡超過50歲的占比達62.9%(接近2/3),比省內其他農場高19.3個百分點,其農業生產經營者老齡化問題非常突出。32戶農業種植戶家庭中,有10個家庭至少有1名成員以非農業生產為主,占總戶數的31%;那些在家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家庭成員,農閑季節也會在當地非農行業打臨工。

      (三)辦社會職能改革和企業化、公司化改革倒逼國有農場轉變職能辦社會職能改革完成后,國有農場原來承擔的公檢法、基礎教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自然資源、社區服務和“三供兩治一業”等行政管理、公共服務事項和公益事業劃歸屬地政府管理,上述職能剝離后,倒逼國有農場轉變職能,由傳統的管理服務型轉變為經營服務型。北安分公司于2019年啟動下屬國有農場企業化、公司化改革,統一對下屬國有農場農業雙層經營體制進行評估和規范,國有農場職能轉變為主要為農業生產經營服務。

      (四)長期以來,國家政策提倡發展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有些服務允許有償自20世紀80年代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以來,國家一直提倡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有些服務允許有償。1984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國營經濟部門、供銷社會、信用社、地區性合作經濟組織要建立商品生產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技術、資金、儲藏、加工、運輸、市場信息、經營輔導服務,服務一般應是有償的。1991年國務院提出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三原則,即自愿原則、量力而行原則和有償服務原則。2021年農業農村部提出:鼓勵相關部門、服務主體、行業協會等以縣為基礎,研究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服務標準和服務規范,加強服務價格監測。上述文件規定,為北安分公司組織土地有償托管服務提供了政策依據。

      二、“北安模式”的具體做法

      (一)堅持家庭經營基礎地位,將耕地發包給家庭農場

      北安分公司所屬15個農場全部按“兩田一地”辦法,將耕地發包給家庭農場。基本田作為生活保障田,主要承擔職工基本生活支出和農工自負社保繳費,人均7畝,承包收費依據企業為農業職工繳納的養老金確定(2023年畝均190元)。2024年,基本田實行貨幣化補償,給錢不給地。規模田是家庭農場規模化經營田,人均面積不低于上年發包面積。十五個農場人均“規模田”標準在30~100畝不等,收費標準在294~405元/畝之間。扣除基本田和規模田以外的耕地,即為機動地。分公司對機動地設定價格區間,采取競價方式發包,基礎價格為在“規模田”畝收費標準基礎上加200元,競價上限價格為在“規模田”畝收費標準基礎上加400元。

      2024年耕地發包面積545萬畝,其中基本田31萬畝、規模田357萬畝、機動地157萬畝,三者占耕地總面積比例分別為5.7%、65.5%和28.8%。十五個農場共有種植業從業人員89945人,有79202人享受基本田待遇,基本田貨幣化補貼1.13億元,人均補貼1426元;共有家庭農場45646個,簽訂承包合同54316份。

      (二)全面推進家庭農場承包土地托管服務,適當收取托管服務費

      家庭農場在繳納耕地承包費并簽訂《耕地承包協議》后,在自愿前提下,將取得承包經營權的耕地委托給國有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雙方簽訂《農業生產土地托管服務合同書》。土地托管服務涵蓋耕、種、防、收等農業生產各環節,具體服務內容包括:秋整地、播種、深松放寒、中耕、噴藥、促熟、收割、倉儲和銷售等;此外,還包括聯系協調機車作業、測土配方、天氣信息服務、標準農業種植技術服務、農機作業監管服務、農業生產核算服務等。2024年,畝均收取土地托管費30元,由國有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出具收款發票,并向稅務機關繳納稅款。

      (三)以管理區為單位組建規模家庭農場,行使監督職責

      國有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接受家庭農場土地托管委托后,再將耕地委托給耕地所在管理區,由管理區組建規模家庭農場統一耕種。每個管理區須以原居民組為單位組建2個以上規模家庭農場,規模家庭農場耕地規模在5000~20000畝不等;承包耕地種植戶通過自主選擇、自愿申請加入到規模家庭農場,同時也須經過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同意;每個規模家庭農場選舉產生場長1人、質量監管員2~3人。2024年,北安分公司45646個家庭農場組建成462個規模家庭農場,民主選出規模家庭農場場長462人、質量監管員930人。

      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候選人先由管理區推薦(需要符合相關條件,比如,掌握農場耕地發包、農業生產種植方面的政策、熟悉耕地種植過程各項農藝流程等),再由全體種植戶民主選舉,任期一年,可連選連任;質量監管員由規模家庭農場成員投票產生。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和質量監管員行使三大職責,即向管理區提出農業生產方面的意見或建議、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和代表家庭農場監督種植環節和種植質量。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和質量監管員待遇按規模經營耕地面積提取,每畝提取2~3元服務費,場長占50%,監管員占50%。

      (四)組建功能強大的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提供供、種、管、收、銷全過程服務

      北安分公司下屬各國有農場通過整合原有農業科技園區、氣象站、土壤化驗室、植保站、農服中心等機構和技術人員,重新組建集農業科技研發、推廣、培訓、指導等功能于一體的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新組建的農業科技服務中心具有9項職能,即總體協調與指揮、科研推廣與技術培訓、農業投入品運營服務、農業土地托管服務、農機調度、糧食營銷、金融保險服務、數字農服和財務核算。

      在農業投入品方面,實行統一供給。即堅持規模家庭農場自愿選擇、逐級申報、民主集中、農場統籌原則下,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集團化運營規定,做到流程規范、手續完備。在農業生產管理方面,實行“五統一”管理。即統一地號輪作、統一農藝標準、統一新技術推廣應用、統一植保措施、統一施肥標準。在農產品銷售方面,實行統一營銷。糧權歸家庭農場所有,農場提供糧食銷售服務,出售糧食的決策權、定價權由規模家庭農場通過全體成員大會,由家庭農場共同決定,得到三分之二以上家庭農場同意后方可銷售農產品。在農業生產成本收益方面,實行統一核算分配。分公司、農場有限公司組織農業、農機、財務等相關部門和管理區、規模家庭農場、種植戶制定各種作物標準生產成本控制明細,經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后印發,由管理區、規模家庭農場和種植戶對生產全過程進行監督,并對實際生產成本進行公示,依據實際生產成本與標準生產成本的差距進行獎懲。產品銷售收入扣除實際生產成本后的利潤全部按家庭農場承包面積分配給家庭農場。

      (五)清晰界定利益相關方權責

      “北安模式”涉及利益相關方包括國有農場公司、國有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管理區、管理區生產經營管理領導小組、規模家庭農場和家庭農場等,各利益相關方權責清晰。(1)國有農場公司主要負責統籌公司重大經營方針和發展規劃,制定各類制度。(2)國有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要承擔農業指揮、農機調度、農技研發推廣、技術培訓、投入品運營服務、農業托管服務、糧食營銷、金融保險服務、數字農服和財務核算等10項職能、共30項事項。(3)管理區作為國有農場有限公司一級派出機構,承擔國有農場有限公司指派的三大類共27項職責,包括行使耕地統一發包、生產統一經營、新技術統一推廣、農藝服務和事務管理等職能。比如,發包耕地和收繳各項費用、規范組建規模家庭農場、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和作物品種結構、接收和保管農業生產資料、農業生產全過程監管、農機作業指揮、財務賬目和資金管理、制定各類議事制度等。(4)管理區成立生產經營管理領導小組,由管理區主任、書記、助理、會計、統計、種植戶代表、黨員代表、家庭農場場長等人組成。管理區生產經營領導小組職責包括制定與上級政策、方案配套的實施辦法、審核享受基本田和規模田人員資格、生產投入品選購、落實農業生產各項任務、定期組織召開規模家庭農場民主議事會議、確定與托管相關的各項事項、落實農業生產和農機標準化技術規程、聽取種植戶意見并化解各類矛盾等13項事項。

      (六)制訂并嚴格遵循農業生產標準和技術規程組織農業生產

      規模家庭農場按照北安分公司制訂的農業生產標準和農業技術規程統一組織農業生產。北安分公司制訂的農業生產標準和技術規程主要包括:主要農作物種植標準成本、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規程、主要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機械田間作業質量標準、農機標準化作業規程等。以大豆為例,大豆種植標準成本包括5大類、39項,大豆生產技術規程(2020年版)包括選地與整地、春播、夏管、秋收四個階段12個環節、32項操作要求。

      (七)實行農機準入、統一配置、統一作業和統一管理制度

      農機準入方面。農場根據現有耕地面積合理配備各類機車數量和機車作業面積,未經國有農場批準購買的機車,不得納入機車編制內,嚴禁超編配備機車;編制內機車更新由購機戶本人提交書面更新申請,再由管理區領導簽字,經國有農場農業發展部同意,報請國有農場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實施。機車及駕駛員執行“準入制度”,實行“牌證管理”,禁止手續不完善、狀態不合格的機具參加作業。

      農機統一配置方面。實行“34651”模式配置,即3萬畝地配置1臺聯合整地機、4萬畝地配置一臺大型進口高地隙自走式噴藥機、6000畝地配置一臺200馬力以上動力機車、5000畝地配置一臺100~120馬力運輸車、1萬畝地配置一臺進口大型聯合收割機。

      統一田間作業方面。實行統一作業指揮、統一作業標準、統一收費標準,統一作業質量管理。在各階段作業結束后,農場成立驗收組(主管領導、農業發展部、管理區、規模家庭農場場長、有機戶代表、種植戶代表等成員參加),按相關要求和規程對作業質量進行檢查;實行各層次作業質量追溯制度,當前作業層次開始前要對上一層次作業質量進行驗收。

      統一管理方面。實行統一停放、統一調配、統一檢修驗收標準、統一作業質量標準、統一作業收費標準、統一結算等“六統一”管理制度。農機具維修、保養由有機戶自己負責,農場每年對所有農機具進行三次技術狀態檢查驗收。

      (八)打造數字農服平臺,為家庭農場和農業生產經營提供及時、便捷服務

      北安分公司對傳統農業業務實施信息化改造,開發出16個業務軟件綜合系統,建立農業大數據模型、知識圖譜,形成農業生產大數據庫;共配置物聯網設備4076臺套,其中自動導航2371臺、深松監控718套、速度監控468臺、施肥流量監控519套,實現了作業時間、位置、進度等數據實時監控,并與大數據平臺鏈接,形成數字農服平臺。同時,完善了北大荒農服APP功能,實現了家庭農場土地承包、合同簽訂、承包繳費、小額農貸、生資訂購等業務在線辦理。家庭農場可實時查看承包信息、繳費信息、農業補貼、農機作業、農業保險、成本效益、市場動態和農業技術服務落實情況等。農場管理層可以實時查看到各類信息,及時做出判斷和決策。

      三、“北安模式”的主要成效

      (一)探索形成一套促進家庭農場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制度體系

      主要包括土地發包管理和承包管理制度、土地托管服務管理制度、規范組建和管理規模家庭農場制度、農業生產成本控制制度和薪酬與績效管理制度。

      1.土地發包管理和承包管理制度

      (1)土地發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①各農場必須制定《耕地承包實施方案》。②按相關規定界定“基本田”分配對象。具有農牧場戶籍(2019年3月31日之前遷入)或在崗農業職工身份、年齡處于勞動年齡范圍內、實際參加本場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業從業人員(包括其在本場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配偶、成年子女、復轉軍人、大專院校畢業生),可以享受基本田。具有公務員身份、事業單位編制、國有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的正式員工等有工資性收入人員和因各種原因在其他國有農場申請并分配“基本田”或“規模田”的農業從業人員,不得享受基本田;農業從業人員的在校就讀子女、達到退休年齡或取得退休收入人員、正在接受刑事處罰人員和已在農村分配土地的落戶農場,不得享受基本田。基本田可實行貨幣化補貼。③“規模田”人均面積不得低于上年發包面積,發包價格原則上3年一調整。④除農業科技園區統營的耕地外,禁止國有農場私自設定統營地。⑤嚴禁土地轉包轉租。⑥實行全員、全面積、全流程線上發包土地,精準管控農業從業人員、發包流程、合同簽訂、費用收繳和補貼發放等工作。

      (2)土地發包流程管理制度。土地發包流程管理包括前接流程、土地發包管理流程、后接流程和風險管理四個部分。前接流程主要指農業種植計劃管理流程和農業生產管理流程。土地發包管理流程包括耕地承包方案制訂(依次為起草耕地承包方案草案→下發管理區征求意見→修改方案草案→上報公司審批承包方案草案→提交職工代表大會審議→將職代會審議通過的方案以文件形式下發管理區組織實施→公司財務部門制定各管理區承包費指標→管理區公示承包方案發包時間、收費標準、收費時間、承包合同文本和承包資格等八個環節)、承包資格確定(依次為符合承包條件的農業從業人員使用手機端進行信息采集體、認證、申請承包土地→管理區會計對申請承包土地人員進行資格審核和確認,并報公司合規風控部備案→管理區公示審核結果)和簽訂承包合同并繳費。后接流程包括家庭農場承包費收入管理流程、銀行收付款管理流程、會計處理管理流程和耕地承包合同管理流程。風險管理包括承包費測算不準確、發包方案或審核結果未公示和承包資格確定不準確等。

      (3)土地承包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土地承包原則、土地承包收費、土地承包租賃合同、土地承包公示、土地經營權委托經營等規定。比如,保證大多數符合條件人員承包經營適度規模的土地,同等價格條件下先內后外;土地承包期限為1~3年;土地承包費應包括農工自身受益費用、土地和資產經營費、管理費;承包費以貨幣形式收取,一年一收,不得一收多年;土地承包實行合同管理,統一使用集團公司制定的《土地承包租賃合同》文本;承包人員簽訂承包合同并繳納承包費后,可將承包地委托給農業科技中心組織生產經營,土地托管后承包人仍享有承包權、收益權。

      2.土地托管服務管理制度

      (1)土地托管服務合同制度。土地托管服務需要簽訂《農業生產土地托管服務合同》,《服務合同》對服務內容和當年主推農業技術措施、服務標準、服務期限、服務費用、服務費支付方式、合同雙方權利與義務、違約責任等事項做了詳細規定。以2023年為例,服務內容涵蓋農業生產秋整地、耕、種、防、收全過程服務,具體包括秋整地、播種、深松放寒、中耕、噴藥、促熟、收割等各環節的農業生產技術服務和倉儲、糧食銷售環節經營服務以及聯系協調機車作業、測土配方、天氣信息、標準農業技術種植、農機作業監管、農業生產核算等服務;主推的農業技術措施包括大豆和玉米分層定位定量施肥、秸稈碎混全量還田、標準化起壟等共7項技術。在服務標準方面,雙方共約定了農業生產全過程19項作業服務標準。

      (2)土地托管服務檢查監督制度。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和質量監督員行使監督權,主要包括對本規模家庭農場統一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投入品數量、價格和質量進行監督,對《服務合同》主推的農業技術措施應用情況進行監督,對農業生產過程中機車作業質量、面積、標準和費用等進行檢查監督,對農產品統營服務進行檢查監督,對《規模家庭農場議事規則》《財務管理制度》《民主決策制度》《農業生產技術規程》《農機標準化技術規程》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對土地發包、收費及所有需要公開、公示的事項進行監督。

      3.組建和管理規模家庭農場制度

      (1)組建規模家庭農場制度。除小塊地、經雜作物及不便于大機械作業的耕地外,所有耕地實行統一經營管理。農場下屬管理區以原居民組為單位組建規模家庭農場,每個管理區原則上不少于兩個規模家庭農場,每個規模家庭農場經營耕地面積為5000~20000畝;規模家庭農場必須執行農場職代會通過的各項方案、決議,遵守農業生產“五統一”管理和農機“六統一”管理,執行農業和農機標準化技術規程;每個規模家庭農場選舉場長1人、質量監管員2~3人;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候選人必須從事種植活動,掌握農場耕地發包等相關法律和政策,并由管理區生產經營管理領導小組和管理區黨支部共同推薦。規模家庭農場場長職責包括:第一,監督作用。對統一購買的農資價格、數量和質量進行監督,對農業生產過程中涉及機車作業質量、面積、標準、費用等進行監督;當生產資料消耗費用、機車作業質量標準和農藝措施標準沒達到農場標準時,有權叫停機車并例行整改,對已造成的損失由規模家庭農場代表種植戶向作業方主張權益。第二,服務作用。代替委托人對農業生產過程中已經無異議和已經監督完成的事項進行簽字確認;代表管理區向委托經營種植戶解答本單位農業生產過程各項事宜,代表種植戶監督本單位農業生產各環節作業標準是否達標。第三,向管理區提出農業生產方面的意見或建議,但不參與農場種植結構調整、機車調配、農機作業安排、農藝措施和標準制定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

      (2)規模家庭農場民主決策、民主議事制度。規模家庭農場實行民主議事制度,一事一議;議事議題由管理區生產經營管理領導小組和規模家庭農場共同提出,也可由規模家庭農場根據農業生產經營需要單獨提出;議事會議前,家庭農場質量監管員應收集種植戶意見和建議;會議時間和地點由規模家庭農場及質量監督管理員共同確定;會議通知應提前一周發送,若重要成員不能參會,需要填寫書面意見;會議實行民主表決,與會成員簽字后決議生效。

      (3)規模家庭農場財務管理制度。規模家庭農場財務記賬實行農場財務部記總賬和管理區記輔助賬的核算方式;管理區預收的生產費上交至農場有限公司指定賬戶,專款專用;生產費以及在產品費用核算到戶、到地塊,嚴禁管理區按面積攤銷費用;農機作業費由管理區統一結算,嚴禁有機戶私自結算作業費;規模家庭農場入賬依據必須取得與規模家庭農場生產經營有關的原始憑證(包括機械作業日報單),原始憑證按規定程序需要相關人員簽字履行手續后才可入賬;規模家庭農場必須及時將有關原始憑證交管理區財務人員做賬。管理區按生產階段公開規模家庭農場各項收支;年末,管理區公開輔助賬,種植戶在賬頁上認賬簽字。

      4.農業生產成本控制制度

      關于投入品成本控制。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是各農場有限公司農業投入品運營服務的唯一主體;嚴格目錄選購制度,原則上必須在集團準入目錄中選擇農業投入品;所有投入品按成本價供給家庭農場,成本價為購買成本加上實際發生的短途運輸、裝卸、加工、損耗、保管等費用,所有成本構成明細必須通過會議、微信、公示欄、APP等多種形式向家庭農場公示;對各地塊投入品使用情況,要由規模家庭農場場長、監管員共同簽字確認。

      關于生產過程成本控制。農場有限公司根據管理區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生產技術方案;實際生產過程中,不得隨意增加作業層次、改變作業方法使成本增加;嚴格執行機械作業標準、技術指標,出臺作業質量不達標處罰辦法;科學調度機車,科學安排地塊作業順序和作業車組,避免機車長距離空駛、空耗增加成本。

      關于產出品統營成本控制。規范曬場收費,曬場收費項目包括人工裝運費、機械使用費、包裝費、苫蓋費等,收費標準由農場有限公司制定方案經職代會通過實施;嚴禁亂收費,農場有限公司合理測算曬場人員(保管員、化驗員、更夫等)管理費、清潔費、曬場維護費、折舊費,確定收費標準。

      關于精準測算預收生產費制度。嚴格按照生產環節和作業層次類別分攤,單獨入賬,分攤情況均在不同時期通過農服APP進行推送,同時在管理區和公司公開欄進行公開。預收生產費用要按結算時間及時結算,年底清零。

      5.薪酬與績效管理制度

      中層及以下管理人員薪酬由基本薪酬和績效薪酬兩部分構成,基本薪酬由年度崗位職務決定,基本薪酬30%與履職考核掛鉤;績效薪酬由年度績效考核結果關聯。績效薪酬從市場化創收收益扣除非完成利潤指標剩余中列支,市場創收收益包括機動地競價收益、土地托管收益、發包非耕地資源超出上年收益、農場區域外農技服務和土地托管收益、農場統營收益等。

      (二)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適合現代農業規模經營的生產標準和技術規程

      1.主要農作物種植標準成本

      包括大豆種植標準成本5大類、39項,玉米種植標準成本5大類、35項。

      2.主要農作物生產技術規程

      (1)大豆生產技術規程。包括選地與整地、春播、夏管、秋收四個階段的13個環節、32項作業要求。(2)玉米生產技術規程。包括選地與整地、春播、夏管、秋收四個階段的11個環節、30項作業要求。(3)馬鈴薯生產技術規程。包括選地與整地、種薯準備、播種、中耕管理、化學除草、病害防治、蟲害防治和收獲等8個環節、34項作業要求。(4)小麥生產技術規程。包括選地與整地、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收獲5個階段的16項作業要求。(5)有機小麥生產技術規程。包括選種、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收割和曬場處理7個環節、63項作業要求。(6)有機大豆生產技術規程。包括選種、整地、施肥、播種、田間管理和收獲6個環節、30項作業要求。此外,還有有機白菜生產技術規程、有機玉米生產技術規程。

      3.機械田間作業質量標準

      機械田間作業質量包括以下系列標準:(1)聯合整地作業質量標準7項;(2)耙地作業質量標準5項;(3)起壟(施肥)作業質量標準7項;(4)麥類播種作業質量標準7項;(5)大豆播種作業質量標準6項;(6)玉米播種作業質量標準7項、鎮壓作業質量標準5項;(7)中耕作業質量標準3項;(8)噴藥作業質量標準8項;(9)麥類割曬質量標準6項;(10)麥類拾禾聯合作業質量標準6項;(11)玉米收割作業質量標準6項。

      (三)促進了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藝措施的應用

      北安分公司15個農場規范建立了15個科技園區,試驗示范田面積達3164畝。2023年農業科技園區開展試驗示范項目350個,其中品種試驗75個、栽培試驗31個、肥料篩選與應用試驗118個,植保藥劑篩選與應用70個,新技術展示項目56個。在品種更新方面,大豆、玉米均已經更新了主栽品種;在耕整措施方面,重點推廣了保護性耕作措施、實施100%玉豆秸稈全量碎混還田,100%用聯合整地替代傳統翻耕;在農藝措施方面,重點推廣了分層定位定量施肥、玉米二次包衣、氮肥后移、播后盲松、大豆鉬酸銨拌種等20余項。

      (四)提高了糧食單產和糧食品質,節約了成本,增加了國有農場和家庭農場收入

      在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方面。縱向看,實行土地托管、綜合服務和農業規模經營后,北安分公司糧食單產逐年提升,且糧食品質有明顯改善。2019—2024年,大豆畝產分別為353.2斤、379.2斤、384.8斤、390.3、384.7斤和389.2斤;玉米畝產分別為1290.6斤、1448.7斤、1384.7斤、1385.4斤、1323.5斤和1336.9斤;大豆蛋白均在40個以上,玉米淀粉含量均在73.8%以上。橫向看,許多國有農場全程托管農村土地農作物單產均比農戶自耕地單產高。以趙光農場為例,2024年該農場全程托管和綜合服務土地大豆平均畝產比農戶自耕地高出28公斤,全程托管和綜合服務土地玉米平均畝產比農戶自耕地高出110公斤。全程托管和綜合服務之所以能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有利于優質品種推廣和連片化種植。二是大中型農機作業質量更有保障。比如,導航系統控制的無人駕駛機車耕地、起壟直,通風效果好;播種、鎮壓、噴藥一條龍作業,減輕土壤損害;農用飛機航化作業范圍廣、速度快。三是大中型農機作業可以搶農時,遇到惡劣氣候時搶播、搶收優勢明顯。四是病蟲害大面積統防統治效果更好,有規模效應。

      在節約成本方面。2023年,北安分公司統供玉米和大豆種子1.9萬噸,統供化肥12萬噸,投入品集團化運營率達100%,投入品由集團實行統一運營,共節約成本3646萬元。

      在增加國有農場收入方面。自2019年以來,北安分公司享受基本田人員由92404人減少到78941人,減少13463人,退出的基本田全部納入“機動地”管理;2024年機動地面積達157.36萬畝(占總面積的28.8%),比2019年的66.9萬畝增加90.46萬畝,增長135.2%;機動地收費從2019年的2.5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0.35億元,增加了3.12倍;2024年收取土地承包費23.1億元,比2019年的15.27億元增加了7.83億元,增長了51.28%。2024年,通過托管服務實行規模經營410萬畝,實現托管收入1.23億元。2023年,分公司統營糧食151萬噸,各農場實現統營利潤2890萬元。

      在增加家庭農場收入方面。土地托管后,除按面積繳納托管費外,土地經營純收入均歸家庭農場。2023年北安分公司種植經營收益達38億元,耕地畝均收益690元(含補貼),勞均耕地面積69.74畝,年勞均耕地收益48120元。90%土地托管家庭成員在當地創業或外出打工,人均務工收入可達4萬元。

      四、“北安模式”的啟示

      (一)現代農業具有四項基本特征:農業規模化、工商業化、標準化、智能化與數字化

      第一,農業規模化。現代農業需要具備一定經營規模,實行規模經營至少有兩種方式:一是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直接經營土地,比如,江蘇農墾集團。二是通過向小規模農地經營主體提供服務,比如,北大荒農墾集團及其“北安模式”;農村地區為小農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

      第二,農業工商業化。現代農業與現代工業密切相關且相互融合,農業現代化過程也是工商業化過程,現代農業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工業,從生產前期的育種,到生產中期的農業機械、化肥、農藥、農膜,再到生產后期的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都有工業元素。“北安模式”擴展和豐富了農業工業化概念內涵,除農業離不開工業外,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已經完全具備工商業生產經營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現代農業實行工業流水線生產作業模式,各生產經營環節相互依賴、密切關聯。(2)現代農業需要進行精準的生產成本管理和效益核算。(3)購買農業生產資料和出售農產品需要商業知識和商業理念支撐。

      第三,農業標準化,即現代農業所有作業環節需要明晰的技術規程和成本控制標準做引導,確保現代農業規模經營技術先進、經濟有效。

      第四,農業智能化與數字化。一方面,現代農業需要借助先進的智能設備和數字技術來組織、協調農業生產各環節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另一方面,相比于先進的智能設備,快速、精準獲得并高效處理一手農業生產經營數據更重要。

      (二)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關鍵在制度

      現代農業是規模農業,發展規模農業有兩條途徑,即公司制農場和外部服務。何秀榮教授在系統分析歐美澳日等發達國家家庭農場、合作社、公司制農場發展歷程和我國農業合作化、農業規模經營的實踐后認為:以小農為基礎通過農業合作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效果有限,農業合作社難以持續解決農業生產中的規模問題,公司制農場是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規模農業的可行選擇。羅必良教授認為,面對依靠農地流轉集中實現農業規模經營進程緩慢的現實,可以通過開展服務規模經營更快地實現農業規模經營。

      “北安模式”同時實現了上述兩種規模經營,一方面,依靠土地托管集中實現農地規模經營;另一方面,依靠農資統供和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實現服務規模經營。“北安模式”既維護了家庭小農場經營基礎地位,也發揮了國有大農場統籌服務職能,其經驗證明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業雙層經營體制與現代農業特別是現代規模農業不矛盾,二者可以有機銜接;全國范圍內,農墾國有農場集中統一經營體制與雙層經營體制長期并存,更有利于農墾履行安邊固疆、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示范等四大使命任務。“北安模式”經驗還證明:家庭經營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關鍵在制度,現代農業規模經營需要復雜的制度體系來支撐。首先,通過整合原有組織資源成立功能強大的農業科技服務中心,這項組織制度變革與調整,解決了國有大農場發揮統籌職能面臨的科技人才缺乏和利益激勵機制不足兩大問題。其次,通過土地托管服務,既維護了家庭農場基礎地位及其權益,也實現了集中土地資源用于現代農業規模生產。土地托管服務成功的關鍵在于保護家庭農場權益。家庭農場土地托管委托的只是生產權,土地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仍然歸家庭農場。除繳納托管服務費外,土地產出收入在扣除生產經營費用后剩余的純收益全部核算到家庭農場。此外,不耕種土地的家庭農場成員還可在當地創業或外出打工,獲得非農收入。第三,通過設立規模家庭農場,有效解決了農業規模生產面臨的組織與監督問題。每個國有農場平均有3043個家庭農場,組建成30.8個規模家庭農場,規模家庭農場數量只有家庭農場數量的1%,監督數量和監督成本顯著降低。規模家庭農場場長和質量監督員直接監督農業生產過程,比由管理區或國有農場干部監督更為有效。第四,通過制訂并嚴格執行各類農業生產標準和農業生產技術規程,對農業規模生產全過程、全環節實行監督管理,符合相關技術要求和成本要求。第五,清晰界定各相關利益方職責。針對國有農場公司、國有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管理區、管理區生產經營管理小組、規模家庭農場和家庭農場等各利益相關方,分別制訂制度和規則,以明確職能和權責。

      人們討論現代農業比較關注要素投入和技術進步,常常忽視了制度因素。“北安模式”表明,制度及其創新在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現代規模農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發發展現代規模農業,必須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和制度創新。

      (三)“北安模式”需要具備三項前提條件

      第一,并不是所有土地都適宜于托管服務和農業規模經營。2024年,北安分公司共發包耕地545萬畝,實行托管和農業規模經營耕地41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比重為75.2%。有24.8%的耕地沒有實現托管和農業規模經營,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地塊太小,不適宜于大型機械耕作;二是大型機械在耕作大地塊時,會出現邊角地耕作不到;三是一些小眾農作物不適宜機械耕作;四是地塊不平整,不適于機械耕作。

      第二,農地規模與農作物品種密切相關。北安分公司位于黑龍江西部,主要種植大豆、玉米等旱地作物,這些作物適宜于大型機械作業,可以實行農業規模經營。相反,水稻仍然是勞動密集型作物品種,盡管耕、種、收也都實現了機械化,但其日常管護仍然需要大量人工作業。東部地區有些水稻產區的國有農場也試點了“北安模式”,但效果并不明顯。

      第三,農機實行統一管理、調配制度。北安分公司自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家庭農場承包經營制度以來,其原有的農機隊并沒有解散,而是由國有農場繼續實行統一管理與調配,特別是其農機準入制度和統一更新、維修制度,是其他許多國有農場不具備的。

      五、“北安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究的問題

      短期看,“北安模式”效果明顯。長期看,其效果能否持續有待觀察。公司方面重點是要探索解決農業規模經營所面臨的管理和監督問題,學術理論方面重點要關注農業規模經營與農業生產效率特別是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的關系。

      (一)關于管理和監督問題

      1.管理方面

      現代規模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所有環節,涉及農業投入品、農業產出品數量和質量管控以及購買、銷售、運輸、存儲、保管、分發,涉及各類農業機械和生產經營管理人員調配,涉及各類農業生產標準和技術規程的制定、修改,涉及成本控制和收益分配,還涉及公司內部職能部門職責分工等。任何一個環節、一個事項處理不好,會影響后續環節和事項,影響農業作業進度、作業質量和農業生產效率。

      2.監督方面

      相比于工業行業,農業作業地點、機械設備和人員位置經常移動,農業生產勞動監督更困難。林毅夫教授實證研究發現:農業集體化時期,農業生產隊規模越大,監督越困難。也就是說,農業經營規模越大,監督越困難。隨著農業機械替代勞動和科技進步改善監督手段,農業田間勞動時間變少,監督相對容易,但對產前、產后和各項標準、規程等制度的監督活動顯著增加,相應成本和費用會顯著增加。

      (二)關于農業規模經營與農業生產效率的關系通常,衡量農業生產效率有三個指標,即單位面積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關于土地產出率,過往多數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規模農業單位面積土地產出率低于小規模農業(即小農更有效率),也有少數研究發現發達國家農地經營規模與土地產出率呈正向關系。唐珂和王建英等通過分析2003—2013年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農戶數據發現,農戶耕地經營規模的擴大,并沒有顯著提高糧食單產。無論是從近幾年歷史數據縱向比,還是截面數據橫向比,“北安模式”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產出率效果都非常明顯,即農地經營規模與土地生產率呈現正向關系,這與過往多數研究結論和經驗相悖,其根本原因在于:北安分公司在推進農地規模經營過程中依靠農業機械替代勞動和有效管理,克服了多數小農面臨的勞動力和投資不足的限制條件。關于勞動生產率,過往多數研究支持規模農業勞動生產率高于小規模農業。“北安模式”也很好地證明了這個結論成立。關于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已有實證研究表明,依靠土地自愿流轉擴大農業經營規模,可以顯著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由于沒有全面收集土地、勞力、肥料、機械、燃料等農業投入數據,本文未能對北安分公司農業規模經營全要素生產率做出估算和評估。

      責任編輯:經濟研究處

      本網為非營利性網站,轉載的文章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來電、來函與我們聯系。
      ?
      主辦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96號農豐大廈 郵編:100122
      京ICP備11035685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34728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茸茸性xxxx毛茸茸毛茸茸| 国内揄拍高清国内精品对白| 曰韩无码无遮挡A级毛片| 四虎精品永久在线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毛片内射美女-百度 |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影院| 五月天国产亚洲AV麻豆| 青草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东京热| 成人无码区免费AⅤ片WWW| 石阡县|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亚洲AV无码精品色欲av|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小说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播放| 顺义区| 亚洲成色AV网站午夜影视| 欧美玉足足交|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日本一二三区高清免费播放器| 97婷婷狠狠成为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无码区| 午夜影院黄片|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四虎| 额尔古纳市|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扶沟县| H肉动漫无码无修6080动漫网| 免费国产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极品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