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記者一行來到東興市馬路鎮吊應村中里卜組,看見數名村民在平整好的地里或裁剪木薯種苗、或挖坑、或施肥、或種植木薯,耕地上一片歡聲笑語,吊應村的木薯種植在熱鬧的氛圍中拉開序幕(見上圖)。
馬路鎮地處十萬大山以南,全鎮總面積165.3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2個社區,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冬短夏長,年溫差小,雨量充沛,全鎮有林地面積16.2萬畝,土地租用成本相對較低,發展農作物、特色中草藥種植產業有非常大的優勢。
馬路鎮為探索產業發展的道路,在學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盤活荒廢、低效利用的土地約600畝,引進易生長、易管理、效益好、適合區域發展的黃心木薯、五指毛桃、甘蔗等品種進行種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我鎮聚焦鄉村全面振興目標任務,將耕地保護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申請銜接資金實施木薯種植項目,目前向村民流轉了200多畝閑置土地進行規模種植,為村民增加地租收入的同時,也提供了大量務工崗位,現在春耕季節前來務工的村民有十幾人,每人每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馬路鎮副鎮長吳陳芳介紹。
黃心木薯種植項目是馬路鎮各村合作社與東興市萬路通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代種代管協議后,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施。項目由合作社申請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3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租賃土地、平整土地、購買種苗肥料、人工工資等。
東興市萬路通農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何深福說:“我們萬路通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承接了黃心木薯種植項目,在吊應、大旺、馬路等村發展種植,預計今年每畝能收成3000斤左右,木薯收成后在本地進行剝皮、包裝等加工,銷往玉林等地,所得盈利由公司和8個村合作社進行分成,助力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熱作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