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熱科院橡膠所熱帶林業生態研究團隊聯合海南大學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橡膠林生態恢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闡明了生態恢復初期橡膠林植物多樣性與群落結構的演替特征,揭示了該階段地上植被恢復與地下土壤恢復速度的差異關系。
海南熱帶雨林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其生態恢復過程具有重要研究價值。自2021年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立以來,園內橡膠林開始退出經營,進入向雨林自然演替狀態。然而,演替過程中橡膠林下植物群落特征的變化、土壤性質的演變,以及兩者之間的關聯尚不明確。該研究在國家公園鸚哥嶺區域選取了退出經營年限分別為0年、3年及7年的橡膠林樣地,采用植物群落學和土壤學研究法,系統分析了林下植被演替特征與土壤理化性質變化規律。結果表明,橡膠林自然演替可有效促進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復雜化和生物多樣性提升,但土壤生態功能的完全恢復需要更長時間。該研究為熱帶地區人工林生態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不同演替時間橡膠林下植物物種多樣性及其植物恢復率與土壤理化性質的比較
上述研究成果分別以“Effects of Rubber Plantation Restoration in National Parks on Plant Diversity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Diversity of understory herbaceous plants during succession in rubber plantations in National Park of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China”為題,發表于國際期刊《Diversity-Basel》和《Journal of Tropical Ecology》。中國熱科院橡膠所與海南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杜春雁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國熱科院橡膠所祁棟靈副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海南大學生態學院楊小波教授和李東海副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海南省重點研發計劃、海南省林業局橫向自然科學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鏈接:1. https://doi.org/10.3390/d16110701
2. https://doi.org/10.1017/S0266467424000221
責任編輯:天然橡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