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當人們沉浸在國慶、中秋雙節同慶的喜悅中時,淮海農場產業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依然堅守在農業生產一線,利用中山杉林下的空隙地,發展林下生態養鵝項目,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農業發展理念,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走進淮海農場的林下養殖區,高大的中山杉林木成蔭,林下空隙地里,一群群毛色鮮亮、體態健碩的大白鵝悠閑地覓食、踱步,不時傳來陣陣鵝鳴,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生態田園畫卷。為了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提高土地綜合效益,淮海農場產業發展中心積極探索“林—禽”立體種養模式,規劃利用中山杉林下約500畝的空隙地,建設林下生態養鵝基地。既不破壞林木生長,又為鵝群提供了自然放養的優良環境,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每天都要按時喂水喂食,清理鵝棚和喂水桶、喂食槽,保持環境衛生,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把鵝趕到林下活動,曬曬太陽,跑跑跳跳,這樣鵝長得更健康,肉質也更好。”基地飼養員王書偉介紹道。
據了解,自今年6月份項目啟動以來,產業中心安排專人負責鵝群的日常管理,從喂食飲水、環境清潔到疫病防控、放養管理,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確保鵝群健康成長。目前,養殖基地可容納5000只成年鵝,經過三個月的科學飼養,今年首批引進的1700只鵝苗已順利長大,平均體重達到9至12斤,鵝只體型健壯、羽毛光亮,品質優良。國慶期間,這批大鵝已陸續出欄并運往市場。
為持續推進林下養鵝項目,實現穩定產出與收益,淮海農場產業發展中心采取“輪批養殖、滾動發展”的經營策略。今年9月份,基地再次引進了4900只鵝苗,目前這些幼鵝長勢良好,平均體重在2.5至3斤之間,預計經過兩到三個月的飼養,即可陸續出欄。
“我們計劃實行月月有幼鵝進場、月月有成鵝出欄的循環養殖模式,通過合理安排進苗和出欄時間,確保養殖基地持續有鵝可賣,既減輕集中飼養壓力,也保障市場供應的穩定性。”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顧明輝表示。
林下養鵝不僅有效利用了林地閑置空間,還通過鵝群的自然啄食,起到除草、松土、施肥的作用,形成“鵝吃林下草、鵝糞肥林地”的良性生態循環,提升了土地可持續利用水平,是發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的一次生動實踐。
國慶我在崗,奮斗正當時。淮海農場產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以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他們堅守崗位、精心飼養,用勤勞和智慧推動林下經濟“展翅高飛”,為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淮海經驗”。
責任編輯:發展規劃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