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團正在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農墾總局)黨委(擴大)會議上傳來的激動人心的消息,讓北安管理局干部職工歡欣鼓舞。在農墾改革的關鍵之年,作為航母艦隊編隊一員的北安管理局,正以一項項轉觀念、謀良策、抓落實的具體舉措推進改革發展,助力北大荒這艘農業領域航母行穩致遠。
思想發動沖破藩籬束縛
“改革要破除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要敢于自我革命,這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錦河農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任傳軍說,是解放思想這一法寶,讓北大荒人能夠勇敢地面對改革之初的恐懼和迷茫,主動支持改革、參與改革、擁護改革。
面對改革過程中部分干部職工不愿改、不敢改、不會改的實際,北安管理局黨委一班人深刻地認識到:如果思想不沖破藩籬,改革發展的腳步就會飽受掣肘之苦。為此,管理局黨委適時開展了“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活動,組織了百場專題研討會,舉辦了20余期農墾改革理論培訓班,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講解農墾改革的意義和目的、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在改革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通過不斷強化思想發動、理論武裝,切實提高干部職工對北大荒集團(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的理解,對改革必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匯聚起推進農墾改革的強大合力。管理局還在局場兩級電視、網絡、微信公眾號等媒體開辟了“解放思想促改革”“農墾改革大家談”等專題專欄,集中宣傳北大荒改革動態、舉措、成效、經驗,集中反映北安管理局干部職工對農墾改革的思想認識和行動舉措,在全局形成宣傳強勢,營造有利于改革推進的良好輿論氛圍。管理局還開展了“身入察民情、言入釋民惑、心入聚民智”專題調研,廣大黨員干部堅持把專題調研和發現問題結合起來,共走訪基層群眾3200多戶,為職工群眾解決問題和困難1000多件次,撰寫調研報告800多篇,為全力落實北大荒集團(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精神匯聚了強大力量。
通過廣泛的學習、討論和調研,極大地激發了廣大領導干部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遜克農場確立了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發展以黑木耳栽培、冷水魚養殖、白鵝飼養為主的林下產業;錦河農場堅持農業標準化,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特色、綠色農業建設;龍鎮農場積極探索“三庫一中心”糧食倉儲、流通發展模式,在需求端“補短”,逐步實現優農提質,加快現代化大農業建設步伐;長水河農場建立數字農業發展中心,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科技手段,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準確、協同、高效的智能化解決方案,促進農業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北安管理局各行業、各農場都在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發展,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發展這條主線奮力拼搏,擔負起國家隊、示范區、排頭兵和穩定器的職責使命。
人才戰略積聚改革合力
當下,農墾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新體制新機制創建之路崎嶇坎坷,新動能新模式形成過程充滿艱辛,而資本運作、數字產業、生物農業、電子商務、市場營銷、金融保險、品牌運作等面向市場競爭的新業務培育也被提上日程,黨員干部的“老經驗”“舊知識”已經不能有效應對新的復雜局面。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在短時期內快速培養或引進一批有本事、有擔當的管理干部和專業人才,讓他們成為改革路上的急先鋒、排頭兵,是落實黨委(擴大)會議精神、推進農墾改革的務實舉措。
“通過崗位培訓,不僅補齊了我的知識儲備短板,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了。”今年春耕生產期間,錦河農場派出了8名基層農技助理到農業實現全程標準化的兄弟農場駐場學習了近一個月,全過程的跟班學習讓魏民感觸很深。為了盡快提高本土干部的技能和水平,錦河農場先后組織三批70多人赴先進地區就農業、林下經濟、市場營銷、黨的建設等內容進行前瞻性、系統性的考察學習,讓本土人才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激發參與、支持、擁護改革的熱情。紅色邊疆農場舉辦了4期重點行業培訓班,并在全場開展了“企業化改革后,我該怎么做”大討論,讓本土干部在學習、思考、調研、討論的過程中開拓視野、學習本領,解決畏難不想干、想干不會干的問題,讓干部在實踐中鍛煉成長成為專業人才,成為改革的先行軍、主力軍。
借船出海,借力揚帆。在做好本土人才培養的同時,北安管理局還以與場外科研院校、企業等團隊合作的方式,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和效果,助力農場企業化改革的深入推進。
尾山農場金澳牧場在2014年建成之初,因經營管理水平低,每公斤鮮奶飼養成本達3.7元,比售價高0.8元,年虧損近百萬元。2017年,這個農場積極促成牧場與農墾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達成技術合作協議,讓牧場成為研究所的奶牛養殖技術、經營管理等課題研究、實驗基地,實現借智發展。通過技術合作、吸引科技投資入社,補齊了牧場在飼養、管理、技術等方面缺少專業人才的短板。研究所在牧場進行高產公關、高效管理等課題研究8項,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成果14項。2017年牧場泌乳牛年平均單產由7噸提高到10噸以上,個體奶牛突破12噸,交售鮮奶7370噸,比管理局其它現代示范奶牛場平均高出1500噸,每公斤鮮奶成本也由最初的3.7元降到2.85元,全年節本增效100余萬元,實現了扭虧為盈。當年,金澳牧場被農墾乳業聯盟評為首批“標桿牧場”,被農業部授予“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018年這個牧場鮮奶生產量達7560噸,產量和效益在墾區同等規模牧場中名列前茅。
求真務實開啟改革征程
校準發展航向,同心、奮力前行。按照年初確定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的奮斗目標,強管理、增效益、惠民生……北安管理局一項項“實打實”的“硬核”舉措相繼出臺,成為落實北大荒集團(總局)黨委(擴大)會議的強有力注腳。
“我們現在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各項工作都有章有循。”襄河農場廠長焦偉說,今年年初,襄河農場按照管理局要求建立、完善了科學規范的內部管理制度,進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今年,這個管理局先后制定并下發了《控制企業債務增長加快債務化解方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和運營成本的實施方案》《清理欠款工作實施方案》《降低融資和財務成本的實施方案》等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規范了各項制度和工作流程。還以紅色邊疆農場為試點,探索定崗、定員、定編工作,完善用人制度,降低人力資源成本,逐步構建企業部門、部門內部、部門之間職責明晰、銜接有序的崗位關系,實現崗位管理規范化,為全面推進企業化改革積累寶貴經驗。
推進“兩化一改革”,企業增效、農場增收是關鍵。北安管理局將增效、增收的著力點放在推動農業逐步由偏增產向重提質轉變上。管理局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科學分析農產品市場需求變化及國家政策影響,引導職工群眾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穩玉米、壓大豆、擴經飼,不斷增加綠色、有機、高效特色作物種植面積,增加農產品訂單,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和水平。
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從而增加農業收入的必由之路。2019年,北安管理局計劃投資8600萬元,引進各類農機具528臺件。重點圍繞秸稈處理,加大秸稈還田、回收機械的推廣應用力度,擴大以監控作業速度、整地深度為代表的農機“互聯網+”管理手段應用范圍,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大力加強全程標準化管理,以高質量基礎整地為起點,以落實防病促早熟措施為重點,規范農機技術標準化、管理標準化、作業標準化建設,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惠及民生。2018年北安管理局投入幫扶資金333.58萬元,用于困難家庭、低收入家庭、殘疾等特殊群眾的幫扶和救助,管理局貧困人口脫貧335戶707人,脫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2019年,力爭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貧困農場人均純收入達到墾區平均水平60%以上,貧困農場全部摘帽。2019年,管理局將重點解決格球山等4個農場8562人飲水安全問題,并全面開展“四好公路”建設,有效提升通區組的公路路況。同時,充分發揮慈善在社會保障中的重要補充作用,積極開展扶老、救孤、助殘、濟困、助學、救災等社會救助工作,讓職工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北安農墾管理局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