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州火車站西北口走出來,不經意間抬頭,一座高聳的大樓頂部,“農墾賓館”四個大字闖入視野。欣喜頓時淹沒了疲憊,如此容易地找到目的地,這在我行程中恐怕還是頭一回遇到,步伐也因此變得堅定而自信。
用走完一百多米路程的時間,腦中回放我加入農墾五年來的所見所思所聞。全國農墾34個墾區中,集團化墾區和非集團化墾區從數量上來說是一半對一半。但從產值和發展前景來說,集團化墾區優勢突出。甘肅農墾屬于前者。而此前我對甘肅農墾的認識,也僅限于同事出差帶回來的黃羊河農場畫冊。
這次“甘肅農墾行”,給我帶來什么樣的印象呢?
印象之一:農墾賓館——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
站在農墾賓館門前,抬頭仰望,20多層的高樓,整潔而明凈。服務人員統一著白色襯衫,左胸前用綠色絲線繡著:農墾賓館。職業的著裝,溫馨的笑容,熱情的話語,專業的服務,讓人感到這是一家具有現代管理水平并充分參與市場競爭的農墾企業。與固有思維中的缺少持續投入、缺少技術更新、經營模式傳統僵化的農墾企業大不一樣。
順利辦理入住后,我的歸屬感和認可度進一步提升,在百度輸入“甘肅農墾賓館預定”,攜程、藝龍、去哪網等都彈出預訂入口。點了排在第一個的攜程網,瀏覽評分欄看到:5分總分,共有357位客人參與打分,平均分為4.1分,89%客人推薦。這個成績對于國際連鎖酒店可能不算出眾,但對于一家老酒店來說實屬不易。無疑,甘肅農墾賓館搭上了“互聯網+”的順風車,不僅上了車,成績還不錯。
印象之二:特色農產品——田地里的供給側改革
與“甘肅農墾行”的小伙伴們從蘭州一路向西,穿越河西走廊,訪莫高、探亞盛,私語葡萄園、縱情啤酒花田,陶醉于枸杞樹的累累果實下,徜徉于萬畝食葵、辣椒田畔。一路上,我用驚奇的眼光注視著這一個個由農墾人在沙漠中建起的綠洲,我用贊美的眼光注視著農墾大地上的改革之歌,我用沉默的眼光審視著長在田地里的供給側改革,又注視著接連著樹頂的藍藍的長天。
甘肅農墾在 “條件艱苦、生態脆弱、基礎薄弱”的省情下,依托自身優勢,建成釀酒葡萄、飼草、食葵、果品蔬菜、制種、特藥等6個有一定規模的標準化基地,其中飼草基地達到22萬畝,食葵、果品、蔬菜(馬鈴薯)面積分別達到10萬畝。僅從面積上看,就夠我這個生活工作在江南丘陵地帶的人驚掉大牙了。從科技水平上看,已建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滴灌生產線,裝備現代高效節水農業面積59萬畝; 德國、美國、法國先進大型農機具數量達1510套(臺),大宗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5%;墾區科技貢獻率達65%,優良品種覆蓋率達100%。
看到這些數據,讓我想起一位大姐在行前對我說:“甘肅農墾處處是‘黑科技’!”從品種特色上看,在黃羊河集團商品展示區,僅鮮食、熟食、深加工的玉米品種就多達四十余種;在下河清農場,看到了未聞更別說見過的啤酒花種植基地,啤酒花產業份額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0%以上;在飲馬農場,見到離家萬里的澳洲純種黑安格斯、西門塔爾肉牛悠閑地享用著河西走廊的水肥草美。
印象之三:莫高馬扎羅——農墾人的精神圣殿
甘肅農墾行期間,先后到莫高股份的眾多產業基地參觀,為我們介紹情況的人也各不相同,但“一棵葡萄樹只釀一瓶酒”“每年限量6000瓶”卻聽了個夠。我理解這是莫高人對品質的追求,對消費者的莊重承諾。在寫這篇文章時,我上網查了一下,莫高馬扎羅干紅葡萄酒750ML在京東商城的售價每支28800元,整箱4支的售價是115200元,不可謂價格不高。在高價的背后,是莫高股份無盡的探索,是莫高人問鼎巔峰的氣度。
在好酒網,專業人士對莫高馬扎羅的評價是:莫高馬扎羅是中國的第一支世界頂級紅酒,徹底打破了多少年來中國不能產出世界頂級紅酒的禁錮,為中國葡萄酒行業帶來巨大榮耀。有家報紙在報道中這樣描述:重達1.2公斤的墨綠色磨砂水晶瓶,比普通酒瓶重一倍多,大氣的筆墨輔以精致細膩的細節描摹,酒瓶上鑲嵌著充滿復古氣息的立體古銅標牌,洋溢著現代感的全雕刻正標和背標,讓馬扎羅的精美裝飾一覽無遺,極具古典品味,充分演繹出典雅神韻。馬扎羅宛如一位新時代的豪門紳士,具有王者風范。
站在葡萄園中央,眺望遠處高聳入云的祁連山以及山上的雪,即使身體不能抵達,精神也早已飛至,心靈早就棲居。問鼎巔峰,這,就是農墾精神。
(作者單位:江西省農墾事業管理辦公室)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