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前郭縣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以推進社企分開為方向,以服務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扎實推進前郭灌區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把準方向、落實政策,改革一次到位
前郭縣把前郭農墾的改革發展作為落實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進行謀劃部署。尤其是在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中,根據前郭灌區各農場的實際,因地制宜,落實國家和省相關農墾改革發展政策。
一是吃透政策,準確理解改革精神。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吉林省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出臺后,前郭縣及時成立了農墾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并責成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認真學習政策精神,確保改革方向不偏,政策落實到位。
二是制定方案,成立領導組織。前郭縣在農場已經剝離教育、衛生的基礎上,按照《吉林省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的安排部署,制定出臺了《前郭縣農墾國有農牧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改革目標、改革原則、改革范圍、改革內容、改革方式、改革步驟等。同時,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在縣政府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協調推進各農牧場辦社會職能改革的組織實施工作。
三是調查摸底,審核甄別職能。辦社會職能改革專項工作組利用2個月時間,對8個農牧場辦社會職能機構、人員、資產、債務進行調查摸底,并針對各農牧場的實際,研究制定了具體剝離及成立社區工作方案,提請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辦社會職能逐項審議,對剝離辦法進行商議,對成立社區及社區職能、經費等問題進行討論。經過充分討論,明確各農牧場辦社會職能為13項,分別是:社會綜合治理、計生管理、司法、民政、人武、公共衛生、三供一業、消防、畜牧防疫、道路建設養護、土地規劃環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管理、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
四是制定辦法,實施剝離工作。專項工作組根據縣政府專題會議討論的意見,制定了《前郭縣農墾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及成立社區工作方案》,并經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主要內容是采取一次性移交的方式剝離,將各場所承擔的13項辦社會職能,分別劃轉到屬地鄉鎮政府管理,同時成立由鄉鎮政府管理的社區。其中,屬于政府職能的,納入各鄉鎮政府管理;屬于社區職能的,交由社區管理;具備條件的由鄉鎮為社區提供辦公場所,鄉鎮不具備條件的過渡期內暫由各場為社區提供辦公場所。根據《吉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的相關規定以及各場戶數、人口規模和就近管理原則,經縣民政部門核定,8個農牧場共成立10個社區,核定工作人員44人,工作人員原則上在各場辦社會人員中選派,社區人員工資及工作經費納入縣財政預算。社區換屆時,按照社區管理相關要求進行。各場社區職責參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工作的意見》和《中共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委、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于部門工作進入社區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服務配套”的意見》執行。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已于2018年3月完成,各農牧場所承擔的13項辦社會職能與各場屬地鄉鎮政府及相關直部門簽訂了移交協議,社區組建工作于4月完成并正式運行。
五是查缺補漏,及時進行整改。按照國家和吉林省關于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回頭看”的通知要求,前郭縣對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認真組織開展了自查自糾工作,針對自查中發現的個別農場原從事辦社會職能人員對改革政策把握不準、鄉鎮對社區管理指導不到位、個別社區職責不清、個別社區工作人員工資沒有全部落實等問題,縣政府及時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立行立改。
二、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改革方法
在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中,各相關部門緊緊圍繞職能劃轉、人員安置、政策落實等關鍵環節,從職工群眾利益、經濟發展和改革需要出發,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創新方法,有力有效推進改革。
一是職能劃轉鄉鎮接盤、社區唱戲。前郭農墾將各農場承擔的社會綜合治理、計生管理、司法等13項社會職能,采用一次性移交方式從農場剝離。對地處鄉鎮、具備整體移交條件的紅星牧場和哈拉毛都原種場,將所承擔的全部社會職能一次性移交給了屬地鄉鎮政府管理;對遠離鄉鎮、不具備整體移交條件的紅旗農場、紅光農場、蓮花泡農場、深井子畜牧場、八郎農場和查干花種畜場,梳理整合所承擔的社會職能,通過成立社區承接辦社會職能,社區由所在地鄉鎮政府統一管理。
二是人員安置待遇不減、財政買單。本次改革中,新成立社區的工作人員,由各農牧場從原從事辦社會職能工作的人員中選派,工資全部納入縣財政預算,待遇保持不變。社區換屆后,將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政策,各農牧場原行政管理人員如果落選,將由所在農牧場接收。沒有進入社區的其他原從事辦社會職能的人員,由各場重新安排工作,確保人員全部安置到位。
三是政策覆蓋全面落地、持續跟進。《前郭縣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實施方案》明確規定,縣政府將農牧場區域范圍內的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統一納入全縣發展規劃并明確相應的投資來源,實現國有農牧場和屬地鄉鎮統一規劃、同步發展。在依法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及公共服務體系等規劃時,將國有農牧場全面納入國家和省強農惠農富農和改善民生政策覆蓋范圍,并根據農墾改革發展需要,穩步加大資金投入。農業農機、危房改造等各項強農惠農和改善民生政策已在農場實現了全覆蓋,尤其是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縣政府已將各農場納入了縣財政預算范圍,并按照鄉鎮每個村5萬元的標準,為8個農場的51個分場共安排預算資金255萬元。
三、強化領導、多方聯動,狠抓工作落實
農場作為國有農業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必然涉及屬地各職能部門和鄉鎮工作的銜接,更會涉及廣大干部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須加強領導,各部門緊密配合,才能確保平穩過渡。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前郭縣把開展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作為促進全縣和農墾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工作來抓,在成立縣農墾改革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又成立專項工作組,負責協調各相關部門推進各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確保了各農場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平穩過渡、人員妥善安置、政策全面落實。
二是堅持部門聯動。在辦社會職能改革工作中,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切實承擔了統籌推進的主體責任,組織涉及辦社會職能的縣直部門和鄉鎮,與各農牧場一項一項對接,簽屬交接協議,做好交接手續,并建立了溝通協調常態機制,全面掌握改革動態,及時調度改革進展,抓好督導落實和統籌協調工作;各部門、各單位根據職責分工,扎實開展業務指導、清查核實、劃轉移交、審核把關等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尤其是在社區管理和職能上,由縣民政部門牽頭與鄉鎮進行對接,明確社區的職能職責,并對選調進入社區的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做到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無縫對接,并且全面覆蓋到農牧場。
三是堅持督察促動。堅決守住依法規范的改革底線,加強審計工作,嚴格落實承接債務的主體,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為全面做好資產移交,還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各農牧場辦社會職能形成的資產和債務做進一步清查核實,8 個農牧場辦社會職能形成的有效資產為3臺消防車、債務為687.5萬元,消防車在劃轉時已經移交給屬地鄉鎮政府,對形成的債務在省政府撥付的1276萬元獎補資金到位后及時進行了化解。同時,強化監督檢查,組織財政、審計、監察、民政等相關部門建立監督機制,重點對上級改革補助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確保財政資金使用規范、安全、有效。
(作者單位:吉林省前郭農墾集團公司)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