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廣東農墾經濟轉型升級,關鍵要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本文將從發展新興產業的視角發表粗淺看法。
新興產業是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發明、應用而出現的新行業,是新技術處于產業化的初期階段,但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我國在2010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主要是: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
與廣東墾區直接關聯的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高效利用國內國際資源,對經濟安全運行和社會穩定提供重要產品保障,對墾區經濟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導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具體包括:膠、糖、油、奶、肉類等優勢農產品的生產和養殖業飼料供應;農產品加工和流通;節能減排、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研發、推廣及相關產業發展;農業設施、裝備和農業信息化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推廣使用;境外農業資源合作開發;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更新換代為目的資源綜合開發、技術改造和環境治理等。
一、廣東農墾發展新興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機遇與基礎
1.國家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新興產業發展。《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必須抓住機遇,明確方向,突出重點,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成為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規劃到2015年,戰略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爭取達到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8%左右的目標。
2.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加大對直屬墾區新興產業的支持。根據國務院國發[2010]32號文精神,財政部先后設立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重大技術創新及產業化資金、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節能減排資金、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境外投資資金、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專項用于扶持新興產業發展。從2011年開始,財政部明確將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和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公司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對廣東農墾集團“走出去”、畜牧養殖和生物能源等新興產業項目予以支持。
3.廣東墾區新興產業具有較好的基礎和優勢。廣東墾區初步建立起符合國家戰略和經濟安全需要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廣東農墾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是圍繞基本農產品保障、原料供給、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市場服務等產業而建立的綜合系統,是多層次、復合型的產業體系。主要包括三大體系:
一是農產品產業體系。包括橡膠、蔗糖、畜牧、乳業、水產、油料、水果等熱作各產業,以確保國家糖肉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集團已建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橡膠、甘蔗、奶牛、生豬、水產、油料熱作等生產基地。現有一批全資及控股的蔗糖、橡膠、乳品和其他農產品加工廠。現年產干膠12萬噸,機制糖52萬噸,乳制品9萬噸,肉類8萬噸,水產品4萬噸,酒精3萬噸,罐頭2萬噸,劍麻纖維1.5萬噸,水果45萬噸。墾區10個產品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53家企業通過ISO質量體系等國際標準認證。有15個產品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9個商標被評為廣東省著名商標,3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2個產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
二是循環農業產業體系。包括生態保護、生物能源、生物防治、污染物資源化利用等循環農業,增進經濟社會效益。目前墾區已經初步建立糖業、劍麻和菠蘿三大循環經濟產業鏈和一個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在生物防治、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中型沼氣、能源酒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與此同時,與廣東省經信委合作共建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示范區,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快培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使之成為全省農業領域循環經濟發展的示范單位。豐收糖業發展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是廣東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三是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包括農業科技、農田水利、農產品加工、社會化服務、市場流通、信息咨詢等為農服務的二、三產業,以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初步建立起橡膠、甘蔗、劍麻、水產和生豬等良種繁育中心和省部級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建立和完善“總局—管理局—農場”三級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環境學院、廣西大學、廣州甘科所等教學和科研單位建立起長期協作關系。
(二)面臨挑戰與存在不足
1.新興產業發展面臨不確定性。與墾區直接關聯的生物、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還處于產業化初期,技術和市場尚不成熟,產業的發展面臨不確定性:一是技術發展路線的不確定性,創新活躍,技術更新快。二是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商業模式不確定,市場成長慢。三是產業成長的外部環境具有不確定性,存在不穩定因素。
2.科技支撐能力不強,關鍵技術有待突破。目前,廣東墾區新興產業的發展還處于國內外技術引進吸收應用階段,缺少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沒有重大發明,也沒有重大專利,產品的技術先進性不明顯。墾區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缺乏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技術積累、創新團隊建設、企業的創新活力等有待加強。
3.產業處于低端,產業發展模式有待創新。墾區的產業結構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以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初加工產業為主,產品中智力勞動含量低,處于產業鏈分工中的低端。墾區尚未建立以低碳技術發展低碳經濟的產業發展模式,也未確立以掌握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加速產業規模化作為發展目標,對新興產業商業模式創新和市場拓展支持不夠,缺乏大的科技專項、技術優勢企業、產業集聚區和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急需組織實施若干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4.人才儲備成為限制因素。墾區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大量人才,如海外發展需要大量專業人才。此外,部分產業如畜牧養殖,同時還受人才和環境容量等因素制約,如何引得進、穩得住人才是當務之急。
二、廣東農墾發展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
當前,發展新興產業,政策、研發、國際合作等時間窗口稍縱即逝,機遇千載難逢。只有抓住機遇,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思維方式,廣東農墾才能在新興產業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思路決定出路,發展新興產業需要有新思維和新觀念。
一是要研究制定廣東農墾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立足資源現狀,以全球化戰略思維,進行長遠規劃、統一布局;不僅立足國內,還要考慮海外;不僅對業務組合進行布局,還要對產業要素(包括人才、技術、原材料、資源等)進行布局。
二是創新研發模式、創建研發平臺。廣東農墾初步建成了農業科技支撐體系,但基本都以技術引進、吸收和應用為主,也與一批院校開展了“產學研合作”,但深度廣度遠遠不夠。在新興產業發展中,研發模式和研發平臺建設尤其重要。墾區要創新研發模式,進一步完善“產學研一體化”研發平臺,提高研發規模等級,爭取在橡膠、甘蔗糖業、生豬、劍麻等產業建立國家級的研發平臺,形成長效機制,建立研發的商業運作模式。
三是向產業高端拓展,整合拓展產業鏈。要依托墾區企業自身優勢,不斷增強企業技術積累,以并購重組、戰略合作等方式,加強在高端領域的投資,逐步實現對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加快產業化進程,提高整個產業鏈的運作效能。
四是深化企業改革,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廣東農墾經過60年的艱苦奮斗,憑借自身資源稟賦,在傳統農業產業領域取得一系列成績,在產業規模、管理模式、技術應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力。但新興產業不同于傳統產業,一是要堅持創新,在產業鏈資源整合、商業模式創新、管理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獨特性;二是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走“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國際化”發展道路;三是深化墾地合作,盡快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融入“珠三角”、“泛珠三角”發展戰略,將墾區新興產業發展納入廣東省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四是深化經營體制改革,既要充分發揮省農墾集團投資中心、決策中心和運行監測中心的作用,把握墾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和進程,又要推進經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充分調動企業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的主觀能動性,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
三、突出重點 發展七大新興產業
1.生物育種業。深化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院校的戰略合作,突出發展橡膠、甘蔗、劍麻、生豬、奶牛的良種繁育中心,加快廣東農墾生物育種業發展,形成年產300萬株橡膠種苗、500萬株甘蔗種苗、300萬株劍麻種苗、20萬頭種豬、1萬頭奶牛的國家級優質良種產業。
2.天然橡膠業。產業定位:推行跨國經營,開發利用海外資源,在農業領域“走出去”戰略發揮引領作用;推動跨越發展,構建大型現代農業產業化集團,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行業龍頭;積極保障供給,大力提高自有和可控資源的天然橡膠生產和供給能力,為我國天然橡膠戰略資源的穩定供給作出貢獻。切入點:海外農業資源開發利用。
3.甘蔗糖業。產業定位:引領現代農業,示范循環經濟,將糖業循環經濟鏈條延伸到養殖業,建成國內規模較大、生態效果較好的種養業(甘蔗+養豬)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壯大龍頭企業,將廣墾糖業集團建設成經營規模全省第一、循環經濟全國領先的大型糖業集團;積極開發結晶果糖等高新產品。切入點:循環經濟,生物能源。
4.畜牧水產養殖業。產業定位:廣墾畜牧公司要建設成為我國南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規模化、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按照農業部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技術規程,在墾區建設一批年出欄萬頭以上的生豬標準化養殖示范場,成為港澳和珠三角地區安全肉食供應的重要基地。乳業將自有養殖基地擴大到25000頭以上,建設成華南地區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乳品生產企業;水產養殖業提升無公害養殖基地為生態養殖基地、擴大供港澳水產品量、利用現代物聯網技術構建水產品供應冷鏈。切入點:食品安全追溯,物聯網。
5.劍麻產業。產業定位:劍麻依托科技創新,在不斷提升劍麻纖維產品附加值的同時,利用生物制藥技術積極開發利用劍麻制藥,開發高新技術產品,東方劍麻集團轉型為全國最大的劍麻生物制藥企業。切入點:生物制藥。
6.熱作機械制造業。產業定位:建成國內領先、具國際先進水平的熱作和農產品加工機械產業基地。主要產品有農產品加工機械:如菠蘿、茶葉、果汁等深加工設備;制糖設備:如無濾布真空吸濾機、壓榨機、連續結晶和煮糖設備、自動卸蔗輸送機、蔗渣干燥機等;橡膠初加工設備:如10噸/小時初加工生產線、破碎機、擠洗機、皺片機、干攪機、烘干機等;農業機械化設備:如旱坡地旋耕機、甘蔗裝載機、高地隙拖拉機、甘蔗收獲機及畜牧機械等。切入點:高端農機研制。
7.生物有機肥制造業。產業定位:提供有機肥料,減少化肥使用,改良土壤;污染物資源化利用,污染物零排放,保護環境;綠色生產,安全食品。切入點:環境保護(污染物資源化利用)。
(作者系廣東省農墾總局副局長)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