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本文結合陜西農墾“十三五”期間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中的經驗和做法,分析、探索一條適合農墾實際、可復制推廣的農墾農業高質量發展道路,提高農墾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一、制定發展規劃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農墾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人力、財力、物力的有機結合,是人才、資源、發展戰略的有機統一,所以,在進行墾區農業高質量發展前,要針對不同類型地區采取不同辦法,因地制宜,制定的目標任務要符合實際、保障措施要可行有力。
“十三五”期間,陜西農墾緊扣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現代農業建設“一條主線”,狠抓改革發展和創新驅動“兩個重點”,推動墾區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有效發揮了現代農業國家隊、示范區、排頭兵的作用,各項重點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落實,取得了較好的發展成效。
2019年,陜西農墾實現農業總產值5.89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4354萬元,工業總產值1.81億元。在崗職工3600人,年均收入13240元。
陜西農墾抓住了墾區發展重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目標任務,農墾改革各項目標任務按期完成,理順了管理體制;制定“引進新品種、學習新技術、培育新業態、拓展新領域、創造新模式”的技術改造升級戰略,為現代農業建設創造了堅實的基礎條件。科學可行的規劃為陜西農墾農業高質量發展鋪平了道路。
二、促進產業融合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
農墾要依托龐大的種植業、養殖業生產基地,以農業產業鏈經營為核心,圍繞糧、棉、油、、糖、茶、乳、肉等主導產業,構筑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構建以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龍型經濟產業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
陜西農墾發展以各類果蔬為主的特色果蔬產業,形成了大櫻桃、葡萄、洋梨、甜柿子、西甜瓜等15個千畝果蔬基地,近3萬畝規模的設施化、標準化現代農業產業。以陜墾大華種業為主的現代種業,擁有小麥、玉米、大豆、西瓜自主經營權品種16個,年均銷售小麥種子1000萬斤。集農墾文化、地域特色、設施農業于一體的現代農業休閑觀光旅游基地,依托五個農牧場現代農業建設基礎,充分發揮了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優勢。
種植業和養殖業在生態上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兩大產業,因此在農業生產上,農墾應重視種養業廢棄物資源的循環利用,優化調整種養業結構,按照土地承載能力,推行以地定畜、種養匹配,實現種養結合循環發展。陜西農墾以參股中墾乳業為主的現代乳業,形成現存欄1萬頭奶牛、年產奶5萬余噸的規模,帶動了農場青貯、飼草產業,實現了能源生產、糞污利用和種養業協調發展。
“十三五”期間,陜西農墾積極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多業態增長的發展方式,發展種養結合、農牧結合、加工生產與土壤改良相結合的經營方式,形成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陜西農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
三、提升生產能力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保證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墾區應依托科技發展現代農業,加大科技投入,針對主要作物、奶牛、生豬生產中的關鍵環節和重點問題,以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為支撐,研發、推廣節本增效、優質安全、綠色環保技術、前瞻性引領性新技術新成果,以科技進步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陜西農墾廣泛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買斷獨家經營權新品種9個,其中小麥新品種7個、大豆2個,取得豐德存麥5號在陜西訂單農業生產的獨家生產經營權。
創新驅動戰略助力陜西農墾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2019年底,陜西農墾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1.051萬畝,總產量13.022萬噸。其中:糧食作物7.875萬噸,棉花作物1819噸,油料作物407噸,各類果蔬4.965萬噸,較2015年產量均實現大幅增長。
陜西農墾圍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農業科技合作體系,構筑形成強有力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以科技創新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推進合作共贏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捷徑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墾區要善于利用地理、區位、土地等資源優勢,加強墾墾、墾地、墾企等多領域合作,引進資金、技術、重點項目,實現企業聯合、產業聯盟、產品聯營,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陜西農墾與江蘇農墾合作組建的陜西農墾大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建成農作物良種育繁推一體化全產業鏈,目前年加工能力1800萬公斤,形成了立足陜西、輻射西北的種業推廣區域,綜合排名位居陜西省前三位。陜西農墾與重慶市農業投資集團合作成立的中墾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建成華山牧萬頭奶牛場和年產30萬噸的現代化乳品加工廠,優異的乳制品質量和規范化的養殖場標準成為陜西省內標桿。陜西農墾集團所屬的華陰農場還同上海綠地集團旗下森茂園林有限公司組建形成了4000多畝的苗木公司,同瑞秦農業共建2353畝甜柿子產業。
陜西農墾堅持開放辦墾戰略,積極“走出去”“引進來”,推進多領域合作,取得了多方面成效。
五、做好民生保障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直接動力
人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發展的目的。墾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大力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提高民生福祉,引進高水平專業人才,注重培養和建設職業化經營管理者隊伍和高素質勞動者隊伍,繼續推進墾區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
陜西農墾持續投入美麗農場建設。“十三五”期間,5個農場的綜合辦公樓建成使用,4個農場899套棚戶區改造房建成入住。2019年,改造提升場區道路4.5公里,栽植各類綠化苗木30萬株,建成851戶、6.93萬平米的職工住宅小區,農場生產、生活、生態實現較快發展。
陜西農墾堅持“強基礎、興產業、場增效、農工富”的目標,夯實基礎,改善農場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提高專業人員素質,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單位:中國農墾經濟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