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28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考察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經濟運行情況,發表了重要講話,在新時代湖北改革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龍感湖農場(管理區)切實將湖北省委、黃岡市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的決定釘牢在思想上,落實到行動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堅持“四個著力”,奮力譜寫龍感湖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一、著力思想大轉變,
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扎緊綠色籬笆
抓學習。引導黨員干部領會綠色發展精髓。建立健全生態文明目標考評機制,強化考評結果運用,樹立綠色政績導向。
廣宣傳。引導人民群眾認同綠色發展理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宣教活動,讓群眾認識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體會到綠色發展帶來的切身利益,進而成為綠色發展的堅定支持者和行動者。
守紅線。堅守生態安全這條經濟發展紅線和政治高壓線,積極做好生態保護的減法,“規范一批、治理一批、關停一批、轉型一批”;積極做好生態保護的加法,高標準實施生態修復,因地制宜發展綠色替代產業。
明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戰略,擯棄以資源環境為代價的傳統粗放型發展模式,以“兩型經濟”引領轉型發展,立足本地歷史產業基礎和原始資源稟賦,大力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深挖內生增長潛力,走出一條紡織產業、生態農業的高質量產業道路,合乎實際、行之長遠。
二、著力動能大轉換,
點亮產業品牌,尋求差異化特色優勢
資源環境的硬約束、生態紅線的硬制約,決定了龍感湖必須從生態資源的原生比較優勢上謀出路,做活“一只蝦、一袋米、一匹布、一群鵝”結合文章。
做大生態農業示范基地。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特色現代農業“蝦稻共生”形成規模,聚力招商,籌劃引進龍頭企業,構建小龍蝦“繁養加銷”一條龍的產業體系;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做強“龍感湖小龍蝦”和“龍感湖蝦稻米”品牌,打造從田間到舌尖的龍感湖全產業鏈生態農業模式。
做強紡織面料生產基地。做大做強紡織產業集群,定向引進紡織及配套項目,支持企業開展技改和擴規擴能,搶抓國家打造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和湖北省布局現代紡織生產基地的歷史機遇,圍繞打造中部地區紡織面料生產基地的遠景目標,優化營商環境,把更多資質優、技術好、實力強的產業項目請進來服務好,并對落后產能關閉準入口。
做優新能源集成示范基地。支持大唐風電二期裝機容量5.3兆瓦項目、華電技術改造的新上干濕發酵項目、秸稈發電啟動提高生物質熱能技改項目、龍感湖塞湖辦事處中央預算內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項目,加快天然氣分布式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利用項目,力爭經過2-3年的努力,將龍感湖建設成為全國農村新能源集成示范基地。
三、著力結構大調整,
瞄準質量興場導向,打贏供給側改革硬仗
堅決打贏供給側改革硬仗,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為壯大經濟提供持續增長動力。
優化存量固底板。推進環保整改并在同一地理空間實施產業替換,是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的有效舉措,也是化“?!睘椤皺C”的重要路徑。鐵腕去產能。依法依規集中拆除湖北龍感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內7家企業,騰退土地600畝;分類整治實驗區內14家企業;“騰籠換鳥”,引進5個新項目出清5家僵尸企業,為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置換出更多時間空間。全力去杠桿?;飧咂蟮母軛U率,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大力排查互聯網金融和其他非法集資風險,化解房地產領域民間融資風險。聚焦抓環保。建立管理區、辦事處、生產隊三級河湖長制,開展“碧水保衛戰”,完成畜禽養殖區拆除整治劃分,推進秸稈露天禁燒、綜合利用和“綠滿龍感湖”行動,退田還濕還湖、發展生態產業,讓天更藍、水更凈、地更綠。
培育增量補短板。立足本地地理區位和空間特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補足“三農”短板。堅持質量興農、品牌強農,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態健康種養業、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高標準發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補足現代服務業短板。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規模結構、強化政銀企對接,增強金融服務地方能力。推廣“旅游+”模式,扶持發展一批農旅結合項目。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規劃建設現代物流產業園。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打造一批產加銷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集群。整合郵政、商務、交通、農村淘寶等渠道資源,加快農村物流網絡建設和電商平臺拓展,支持商貿企業線上線下同步發展,推進電商下鄉、農產品進城。補足基礎設施短板。堅持城鄉一體、協同推進,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通盤謀劃實施,重點推進交通設施、供排水設施、信息設施、能源設施、教育設施、醫療設施等配套完善,達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盤活總量拉長板。政企分開提效能。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深化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創新土地管理添活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切實加強農場耕地保護,嚴肅查處擅自改變農場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農場土地的行為,基本完成農場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確保面積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生態功能有增強。放管服改革助營商。大力推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放管服改革,落實聯審聯批制度,打造政務服務“一張網”,降低看不見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看得見的稅費成本,推動生產要素、政策資源、政府服務向實體經濟聚集,讓企業不僅生存得好,而且有實力做大做強。
四、著力融合大發展,
打通城鄉瓶頸,構筑協同雙贏格局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彌合城鄉“二元鴻溝”,實現城鄉互補、互利共贏。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獲得感加碼。從科學規劃入手、從整體實施突破,以更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產生城鄉一體的良性互動。編制完成龍感湖城鄉總體規劃、城鄉遠景規劃和特色集鎮規劃,落實“一城四區”功能定位;推進道路橋梁改造工程,暢通城鄉交通網絡;并以基本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新建、改造、修復排澇泵站涵閘和圩堤,增強抗旱澇能力,營造城鄉共享互聯的宜居環境和發展空間,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謀劃扶貧攻堅事業,為公平感加分。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脫貧一批。發展現代農業促增產增收,實施安居工程促新農村建設,優化診療服務促醫療扶貧,在全市率先實現整區脫貧,讓貧困人口在致富路上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
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為安全感加力。堅持法治德治自治三結合,實行黨委政府主導和村民自治相結合的統一。強化農村基層組織核心作用。推進村務公開,鼓勵村民參與,強化外部監督,建立領導有方、執行有力、干事有為的基層戰斗堡壘,形成良法善治局面。培育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分層次分領域培育一批高素質新型農民人才。從機關事業單位和鎮村篩選一批技術骨干、種養能手、經營大戶,以先進帶后進。采取內外互動,出臺農村人才配套支持政策,引進一批對口急需人才,同時組織本地人才外出實地學習,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作者系湖北農墾龍感湖農場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