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6日,身著民族盛裝的溫泉村村民標海等18戶膠農代表,在領取到人保財險勐臘支公司委托景陽公司現場賠付的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的賠付款后,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是在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勐捧鎮溫泉村村委會舉行的“2018年勐臘縣勐捧鎮天然橡膠‘保險+期貨’產業扶貧賠款現場兌現儀式”上的生動場景。
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普洱市、紅河州等邊境地區,建成了我國面積僅次于海南島的第二大橡膠主產區,郁郁蔥蔥的橡膠樹是當地各民族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增收致富的“常青樹”“搖錢樹”。
彰顯國企擔當,勇擔扶貧重任。云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云膠集團”)自2017年底組建運營以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示精神,按照云南農墾集團黨委的具體工作要求,對脫貧攻堅任務作出部署,并聚力抓好工作落實,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金融扶貧、民生扶貧、黨建扶貧齊頭并進的扶貧新路子,為全省如期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鄉村振興,貢獻了農墾力量、云膠力量。
產業扶貧強根基
產業發展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歷史時期,云南天然橡膠就承擔著屯墾戍邊、興邊固疆的重任。在新時代,云膠集團加快企業高質量發展進程,天然橡膠成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產業支撐。
地處普洱市江城縣曲水鎮的江城公司,是云膠集團最大的集橡膠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天然橡膠基地。針對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低迷、膠農出現增產不增收、丟崗棄崗的現象,江城公司等云膠集團所屬橡膠生產企業積極采取若干措施保障膠農收入,穩定膠農隊伍,助力脫貧攻堅。
具體舉措包括:實施原料保護價收購,確保膠農收入穩定;科學定產,保留超產空間,并發放一定補貼,增加膠農經濟收入;及時兌付土地租金,減輕膠農負擔;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膠農生產技能等。為有效鼓勵膠農多產膠、以肥換膠,江城公司給予膠農挑膠補助和積施農家肥補助,兩項補助每年超過550萬元。
云膠集團所屬橡膠生產企業依托品牌優勢、資金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營銷優勢等,推進農場職工及膠農保收增收。2018年,景陽公司與景洪、東風等7個橡膠農場簽訂橡膠原料收購合作協議,讓農場有了一定的經營性收入,并在農場職工保收增收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通過加強與相關農場的合作,減少橡膠原料收購中間環節,每噸全乳膠產品可使農場膠工增收約700元。
產業發展還離不開品牌的打造。云膠集團堅持以品牌戰略為統領,強化品牌形象塑造,加強“云象”“金鳳”等橡膠品牌的日常管理,進一步提升這些品牌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交割品牌的聲譽。這些榮獲“云南名牌產品”的橡膠品牌,為企業發揮橡膠品牌優勢,提高橡膠產品銷售價格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天然橡膠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增添“造血”功能。
此外,云膠集團在西盟縣等地的公司還積極培育打造出肉牛養殖、生態養蜂等一批產業新名片,助力脫貧攻堅。
金融扶貧添“活水”
“我將繼續參加并動員親朋好友加入‘保險+期貨’產業扶貧項目,增加收入,杜絕‘棄割’‘停割’‘毀林’現象發生?!痹?018年勐臘縣勐捧鎮天然橡膠“保險+期貨”產業扶貧賠款現場兌現儀式現場,領到3150元賠付款的村民代表標海滿心歡喜地說。
據悉,此次賠付共涉及勐捧鎮1400余戶膠農,賠付款總額118萬元。這只是云南省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金融扶貧模式的一個典型樣本。
以云膠集團為平臺帶動的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金融扶貧模式,已成為云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場上拿得出、叫得響的一盤“硬菜”。
近年來,在利用自身資源和力量做好產業扶貧的同時,云膠集團積極爭取國家扶貧開發資金支撐產業發展和推進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并與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上海期貨交易所一道積極探索天然橡膠“期貨+保險”金融扶貧模式。
在2017年“期貨+保險”金融扶貧項目試點運行過程中,上海期貨交易所投入近4000萬元對國內天然橡膠膠農進行扶貧試點。在各級政府和部門的支持配合下,云膠集團作為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項目實施的平臺作用,全年投保橡膠現貨產量1.3萬噸,獲得理賠70多萬元,惠及200多建檔立卡戶,戶均獲得賠付3400多元。
2018年,上海期貨交易所繼續加大投入,開展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項目。據悉,2018年上海期貨交易所在云南、海南共計開展天然橡膠“保險+期貨”試點項目30個,掛鉤天然橡膠現貨產量7.7萬噸,總計賠付金額5860余萬元,受益貧困膠農達5.6萬戶。其中,對云膠集團3萬多噸橡膠現貨進行價格“兜底”保險扶貧。
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扶貧項目的實施,對保障橡膠主產區膠農利益,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切身利益起到了精準扶貧作用,進一步提高了膠農的割膠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保持云南省天然橡膠產業健康持續發展起到了“壓艙石”作用。
此外,在拓展外力,利用金融資本助推脫貧攻堅方面,2018年云南國際橡膠交易中心還攜手江城公司、浙江中大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與普洱市江城縣共同簽訂江城地區扶貧攻堅合作四方協議。此舉旨在立足當地特色產業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符合當地發展的戰略合作模式,促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科技扶貧促增收
在普洱市江城縣嘉禾鄉、寶藏鎮、整董鎮等鄉鎮,江城公司技術員忙碌的身影長期活躍在村寨和膠園間,傳授技能,解答疑問,現場示范。
“天然橡膠是我們的支柱產業,也是保障我們村脫貧致富的重要基礎產業,這些年來,多虧江城公司的技術指導、產業幫扶,讓我們的生活蒸蒸日上?!蹦z農老劉說。
扶貧先扶智。江城公司立足產業優勢,通過技術服務,帶動周邊農村發展天然橡膠產業,破解脫貧瓶頸,助力產業扶貧。
多年來,江城公司技術員積極推進技術幫扶,通過現場集中教學與個別具體指導展開培訓,傳授專業技能,熱心解答農戶疑問,進行現場示范。還應駐貧困村工作隊的邀請,深入各村寨就割膠技術、農藥噴灑、病蟲害防治、膠樹管理等方面技能對廣大農戶進行現場培訓。目前,當地膠農割膠技術基本和企業發展要求同步,科技服務支撐有力促進了膠農增收致富。
據介紹,江城公司進駐曲水鎮22年來,在開墾定植、膠園管理、割膠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組織開展義務培訓,給予技術指導和科技支撐,累計培訓54480余人次。參加普洱農墾局對普洱市開展義務培訓2萬余人次,并對個別鄉鎮提供種苗、資金扶持。
民生扶貧兜底線
云膠集團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盡力而為解決膠農及當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打出一套形式多樣的民生扶貧“組合拳”,包括對當地給予扶貧資金支持,對當地村寨的基礎設施、教育、衛生進行專項扶持等。
比如,江城公司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破解制約群眾脫貧的瓶頸,讓貧困農戶摘掉了“窮帽”。
為使“兩不愁三保障”工作落到實處,云膠集團西盟公司2018年以來全力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對掛鉤幫扶貧困戶孩子的上學問題做到“適齡生進得去、在校生留得住、輟學生勸得返”,助力脫貧攻堅。
在春季開學期間,西盟公司組織駐村人員逐戶上門摸底核查,全面掌握所掛鉤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的輟學人數、輟學時間、輟學原因、輟學去向和聯系方式,并制定勸返方案,落實勸返責任,逐戶勸返輟學學生返校就讀。駐村工作人員還積極與學校溝通聯系,摸清學生學習情況,對貧困家庭、留守兒童、貧困學生等積極開展心理激勵和學業幫扶,確保適齡人口圓滿完成義務教育。截至目前,西盟公司掛鉤幫扶的20戶貧困戶,控輟保學率達100%。
此外,西盟公司確保讓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直接享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就讀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校等方面的資助政策,保證貧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學,接受有質量的教育。
黨建引領助脫貧
不忘初心抓黨建,情系邊疆助脫貧。云南農墾集團黨委及云膠集團黨委多年來始終把興邊富民作為己任,把黨的建設融入脫貧攻堅的全過程,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實現了黨的基層組織全覆蓋。黨員、干部個個有任務、人人有目標,將脫貧攻堅工作緊緊扛在肩上、落到實處。
江城公司黨委不斷加強黨支部組織建設,致力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加強黨員建設為突破口,帶動企業和農村和諧發展。
江城公司十二隊所在的田心村屬貧困村,橡膠未開割以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500元。十二隊黨支部在抓好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帶動當地群眾發展天然橡膠產業。目前,轄區個體橡膠種植面積已達2536畝,年產干膠30余噸,并逐年在增長。
與此同時,十二隊黨支部堅持“橡膠強隊、非公富隊”指導思想,鼓勵員工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自營經濟,增加員工收入。如黨員羅云帶頭養殖牛蛙30萬只,預計產值25萬元,起到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西盟縣各級基層黨組織,和西盟橡膠公司各級黨組織對接,探索建立“村民小組脫貧工作委員會”,用基層黨組織的力量凝聚和引領群眾發展動能?!鞍腰h組織下沉到最基層,讓群眾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真正使內生動力成為小康路上持久的一個力量源泉。”普洱市副市長、西盟縣委書記楊宇如是說。
如今,以黨建為引領,以黨支部規范化建設為抓手,為當地實現真脫貧、脫真貧的一幕幕,正在云膠集團所屬企業、廠區,村寨、農場上演,生動譜寫推進脫貧攻堅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云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