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以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以下簡稱“兩化”),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視察時,對深化農墾體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國有農墾體制改革,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因此,北大荒把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目標,全面吹響了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的“集結號”。
一、“兩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歷次農墾改革奠定的基礎
早在1991年,《國務院批轉農業部關于進一步辦好國營農場報告的通知》就明確了發展企業集團的大方向。1995年,農業部提出了“逐步弱化行政職能,加快實體化進程,積極向集團化、公司化過渡”的改革思路。
黑龍江墾區各農場從農工商綜合經營到實行財務包干,轉為場長經理負責制,到實行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各農場陸續剝離辦社會職能,學校、醫院、公檢法等機構陸續移交到屬地政府;農場回歸企業屬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這是一次質的飛躍。
(二)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回歸企業屬性
加快推進墾區企業集團公司化運營,加強制度建設和資源資產整合。以“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為目標,進行集團化管理。省級農墾管理部門改組為集團,成立母公司,保留省級農墾管理機構牌子。各管理局成立子公司,設有董事會、監事會。各農牧場成立分公司和現代服務業產業公司,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強化國有農場統一經營管理和服務職能。
農牧場是墾區企業的主體,是北大荒農墾集團的基本經營管理單元。建設北大荒現代農業領域航母,農牧場就是航母的艦體,是核心戰斗力生成的發動機。必須加快構建新時代農牧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確保航母在汪洋大海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三)理順改革中各種關系,完善企業管理制度
1.處理好十二個關系。處理好公司經營和社會管理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農場社會管理與地方政府的關系;處理好集團總公司與農場分公司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子公司(管理局)與農場分公司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產業公司與農場分公司之間的關系;理順農場分公司統一經營與職工家庭經營之間的關系;理順公司“三會一層”與職代會之間的關系;突出主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關系;理順基本建設項目管理與集團強化管控的關系;處理好農場分公司與專業公司的關系;處理好產業公司與職工農戶經營之間的關系;理順集團化運營與民營經濟的關系。
2.建立十二項制度。建立土地管理制度,堅守三條紅線制度,堅持國有土地制度,用好“三權分置”制度;創新農業經營體制的主攻方向;建立勞動用工制度;建立農業投入品集團化經營制度;建立產品品牌化經營制度;梳理全程共享服務制度;建立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推進貨幣資金統管;理順資產管理制度;理順投資管理制度;梳理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理順社會保障制度;建立黨的全面領導制度。
要認清形勢,胸懷全局,增強戰略定力,掌握改革方法,圍繞處理好十二個關系、建立十二項制度,充分發揮組織、人才、技能等優勢,建立有效的治理體系,為深入推進“兩化”改革營造良好環境。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一)“兩化”改革穩步推進
構建了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穩步推動所屬企業的公司化改造,進行股份制改革。黑龍江省農墾總局轉制為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形成了營收超千億的大型企業集團。
2019年11月22日,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哈爾濱有限公司揭牌成立,這標志著哈爾濱管理局公司化改革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哈爾濱管理局主動與屬地政府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率先向屬地政府移交了哈爾濱市轄區教育行政職能和10所學校。同時,推進公安、司法、民政、編辦、工商、文化等26個行政職能部門權責和12個行政管理事業單位的屬地移交工作;在屬地工商行政部門注冊了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哈爾濱有限公司。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構建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組成的治理架構,明晰權責關系,提高法人治理能力,實現由傳統管理方式向決策、執行、監督治理機制轉變。
(二)北大荒旗下分公司向企業化轉型
北大荒農墾集團在原所轄管理局的基礎上,成立了8個分公司;強化分公司職能設置,成立了農業生產部、發展戰略部、法務內控部、財務投資部等管理部門。各分公司完善了財務預算、審批、資產、經營等管理制度。在“百日改革攻堅行動”中,分公司對社區移交屬地化管理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明確社區屬地化管理移交的時間、機構、步驟,保證了社區屬地化管理移交工作穩步推進。
在肯定改革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看到其中還存在的不足:改革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等靠要”的思維方式亟需改變;對改革的指導不到位,行業功能的界定不清,缺乏墾區行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有關意見。
三、堅持“兩化”改革主線,推進北大荒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兩化”改革主線,凝聚改革共識,制定改革措施,客觀準確評估改革成效,重點在提高改革質量和改革效益上下功夫。
確立北大荒農墾集團“1213”發展模式,即以“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為牽引,用“雙控一服務”建設大基地,用“一體兩翼”建設大企業,用“三庫一中心”建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要求、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融城經濟為基礎,強化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能力,實現農業生產效率、資源配置效率優化和經濟效益提升。
(一)扎實有效推進大企業、大產業、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項目建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有效供給。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北大荒農墾集團果斷增加糧食播種面積,調整種植結構,創造增產8-10億斤糧食的基礎條件。
創新企業經營模式激發市場活力。一是開啟糧貿公司模式,即農場通過糧貿公司對接北大荒糧食集團、北大荒商貿集團、北大荒米業集團等企業,做好糧食經營。二是展開農業服務公司模式,即樹立企業思維,經營農機服務、農業投入品等。三是發展“產業公司+農場”模式,即以資本等方式聯結農場和產業公司,打造利益共同體。
依靠科技創新、資本運作打造大企業。建設現代農業大企業,必須構建以加工為根本、以科技創新和資本運作為支撐的“一體兩翼”模式,做強產業公司,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產業孵化能力。加快產業公司整合,對生產運營關鍵環節進行整體把控,對創新研發、品牌建設、市場營銷進行統一管理,打造稻米、大豆、玉米、乳品、肉類、種子產業等“產業龍頭+基地”的全產業鏈企業集團,通過擴大經營、資本和品牌規模,降低市場風險。與雄安新區開展高水平產業合作,共同打造雄安新區農業板塊。
打造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依托“三庫一中心”,構建現代農業大產業,即在產地建設倉儲供應庫、在城市建設消費分銷庫、在大型物流節點建設中心物流庫;同時,建設以現貨為主的倉單式交易中心。打造“收儲基地+中轉平臺+銷售終端”的現代化物流產業體系。
(二)構建全產業鏈城郊農業、現代服務業、置地產業三大板塊
整合各農場耕地、畜牧養殖資源,構建以發展全產業鏈城郊農業為主業,現代服務業、置地產業開發為支撐的三大產業板塊。2020年5月,哈爾濱有限公司對各農場進行資源整合,成立了北大荒哈爾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下設慶陽、岔林河、松花江、沙河、四方山分公司。成立了北大荒哈爾濱現代服務業有限公司,下設紅旗、青年分公司。成立了黑龍江雄岳置業有限公司,下設香坊、閆家崗、阿城分公司。發揮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營銷優勢、人才優勢、融資能力,形成以“菜籃子”蔬菜四季供應和“肉鋪子”保障為主的農副產品全產業供應體系。建設哈爾濱市優質安全食品保供基地和城市休閑后花園,打造都市現代服務產業品牌運營商。建設阿城北大荒“中央廚房”博覽園項目,作為農副產品深加工中心和物聯網物流節點。整合構建城市分銷庫,形成物流節點庫和倉單式交易中心,實現集團“三庫一中心”模式全面落地。整合線上線下營銷資源,構建完善的全產業鏈條。
通過營銷資源整合,以北大荒哈爾濱現代服務業有限公司為運營核心,以北大荒綠色智慧廚房項目為載體,以優質北大荒產品為支撐,以線上線下融合的運營平臺為手段,積極推動哈爾濱區域市場的建設和拓展。在哈爾濱地區形成統一管理、統一組織、統一運營、統一品牌的營銷體系。公司在營銷平臺建設上實行線上線下市場融合發展。配套建設蔬菜儲藏庫20萬立方米作為儲藏中心,配套建設基地儲備庫和初級分揀中心、檢測中心。
打造北大荒文旅小鎮。以農業、畜牧業產品為特色,以真正的現場體驗為帶動,結合商街的風情文化、酒店的民俗居住文化、北大荒特色食品博物館的認知文化、知青情景演繹的歷史文化為代表的大型田園綜合旅游目的地。培育生態游、觀光游、休閑游、農業體驗游等農旅融合產業。
(三)搶抓改革發展新機遇,推進農場改革發展向高質量目標邁進
嚴格企業化管理,強化節本增效。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嚴格授權管理,完善崗位責任、規范業務流程,著力加強內部規范管理與監督制約。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堅持場務公開制度,嚴格機關考勤制度,狠抓紀律作風建設和各項規章制度落實。二是加強財務管理,完善財務控制體系。強化財務剛性預算管理,做到事前、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審計。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壓緊壓實責任,切實將清欠目標分解到具體責任人。集中力量、開源節流、節本增效發展經濟。
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抓。突出抓好政治建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黨建和農場經濟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形成齊抓共管的黨建工作新格局。堅持黨對農場經營管理的統一領導,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堅決防止和糾正黨建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等問題。切實增強履行“一崗雙責”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認真落實主體責任、第一責任人責任和“一崗雙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牢牢守住黨支部這個黨組織建設的前沿陣地,切實把黨支部基礎工作做扎實,構筑起堅強的戰斗堡壘,讓黨旗高高飄揚在農場發展的各個領域。
“墾地共建”謀劃城鄉協調發展新機制。把農場未來發展納入地方發展規劃,以“墾地共建”謀劃城鄉協調發展新機制,形成政策疊加效應,推動基地建設與城市功能有機融合,實現農場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確立“墾地共建”,發展“一張藍圖”,堅持“一盤棋”,同唱“一首歌”。加強墾地溝通協調、深度合作,合力推動更多項目落地生根。爭取地方支持農墾大項目建設,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享受與地區企業同等政策優惠待遇。建立墾地聯防聯控常態化機制,走出一條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發展的路子,推動農場經濟高質量發展。
注:本文系中國農墾經濟研究會2020年年會征文
(作者單位:北大荒農墾集團哈爾濱有限公司阿城農場)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