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火光農場作為改革專項試點單位代表在廣西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匯報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總結了改革的具體做法。
一直烙著“貧困農場”印記的火光,是什么樣的變化讓它走進了農墾改革試點“舞臺”的中央。帶著疑問,揣著好奇,筆者走進火光農場,對不一樣的火光一探究竟。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突破
始建于1952年的火光農場,既是貧困農場又是邊境農場。建場初期至2013年,橡膠一直是農場的經濟支柱產業,為農業增效、職工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隨著橡膠樹齡不斷老化、臺風寒害等自然災害影響,橡膠樹單株產量僅0.5公斤,加上近年來天然橡膠價格持續暴跌,火光橡膠產業發展雪上加霜。在如此嚴峻形勢下,為減少虧損,火光農場主動減產橡膠。
新常態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所有企業不能繞過的重大課題,于貧困企業而言,更是攸關生死的“背水一戰”。橡膠減產之后,火光在二次創業中如何實現華麗轉身,破題的“金鑰匙”在哪里?
農場領導班子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反復研討論證和集思廣益,達成了“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的共識,制定了農場未來3年新的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
結合實際,農場以“強農場、富職工”為目標,以“保土地、調結構、重經營、強管理”12字方針為抓手,以“做實基礎、做精項目、做強企業”為出發點,扎實推進農場“3456116”奮斗目標,奮力譜寫轉型發展新篇章。
農場借助東興市作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中國東盟橋頭堡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和區位優勢,在產業結構調整上精準發力,按照“招大商、引大資、大發展”的思路,相繼引進了區糧油進出口公司、大豐收農業公司、東興萬眾農業公司、桂綠澳投資公司等多家企業,規劃建設了一批集生產加工、休閑觀光、生態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綜合體,每年可支配收入500多萬元。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土地面積10878畝,年收入增加263.88萬元。”該場有關負責人介紹,轉型發展讓農場和職工嘗到了甜頭,下一步考慮加大土地開發利用力度,讓土地“生金”,變成持續的可支配收入。如推進金邊螞蟥養殖基地建設,種植牛大力、鐵皮石斛、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這些項目都為農場和職工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農場在發展“短、平、快”項目,實現穩步增長的同時,還善于謀長遠,在編制完成的《廣西農墾國有火光農場(邊境農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2016-2020)》中明確指出,充分利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留出的最優質的4萬畝土地,發展“一核、三中心、五片區”(場部核心功能區,農業科技發展中心、加工倉儲物流中心、邊境觀光休閑度假中心,養豬生態示范區片、經濟農作物種植區片、工業產業園區片、倉儲物流園區、邊境特色旅游區),以此提升農場后續發展空間水平。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該場走出了一條項目建設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相得益彰的發展新路,正朝著結構更優、效益更好的目標前進。較好地完成了年度主要經濟指標和目標任務,企業檔次由2013年的三類提升到2016年以來的一類,榮獲“廣西農墾2016年度經濟效益進步獎一等獎”。
智能生態養殖獲得新成效
提及轉型發展,最大亮點便是火光近年來崛起的畜牧業。
火光農場智能化生態養豬示范區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廣西縣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稱號,廣西壯族自治區農墾局和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決定共同把火光智能化生態養殖(核心)示范區創建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并明確了東興市人民政府、廣西農墾國有火光農場為示范區創建工作實施主體……利好接踵而至,該場示范區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為火光經濟發展趕超跨越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該場生態養豬示范區占地面積192畝,集成應用了國內外先進的養豬新技術新成果新設備,安裝有智能環控設備、水簾降溫系統、群養系統、自動輸料系統,生豬實現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養殖;配套建設有日處理量120噸污水的處理系統、1萬立方米沼氣池糞污綜合處理系統,通過種養結合的新模式將豬場糞污變廢為寶,實現生態養殖。近年來,畜牧業給農場帶來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16年,豬場實現利潤431.62萬元,與2014年相比增加利潤376.72萬元,與2015年相比增加利潤174.01萬元。
“農場將按照示范區的有關要求,進一步加大規劃建設力度,完善各項軟、硬件設施建設,打造花園式養殖示范區,不斷擴大火光豬場的知名度、認可度,提高生豬銷售額,爭取更大的效益。”火光農場場長翟正新表示,示范區預計年底養豬產能達到年出欄5萬頭,下一步要著力抓好自治區級示范區創建工作,在豬場一、二期建設完工并交付使用基礎上,推進建設豬場三期項目,力爭早日順利通過自治區示范區考評組驗收和評審。
改革專項試點有了新進展
“自廣西農墾深化改革工作動員會召開以來,我們堅決按照自治區農墾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舉全場之力,聚各方智慧,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場改革攻堅戰,爭取盡早達到貧困農場整體脫貧退出的標準。”
“轉型發展等不起、也慢不得,必須堅定不移推進農場‘3456116’戰略,努力在新起點上推動火光新一輪大發展、大建設、大提升……”
在廣西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匯報會上,火光農場作為改革專項試點單位代表的交流發言,給墾區貧困農場樹立了榜樣。
一是科學謀劃、統籌落實改革專項試點任務。該場累計召開4次專題會議,深度分析了農場貧困的原因,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任務。二是建立機制,按時間節點和線路圖推進改革試點工作。該場成立了改革專項試點領導小組,編制了改革專項試點實施方案,并按照改革專項試點工作推進會的要求,組織相關專家、人員對農場的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論證、修改和完善,使方案更加科學合理。三是突出重點,強抓產業扶貧重點工作。四是統籌謀劃,全力推進自治區級示范區創建工作。五是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加大農業招商力度。六是補足短板,帶動職工增收致富。引進東興市人民政府金邊螞蟥養殖產業扶貧項目,采取“農場引導、企業主體、職工參與”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模式,引導職工參與養殖,通過養殖金邊螞蟥增加職工收入。七是結對幫扶,確保脫貧致富“一個都不能少”。該場出臺了結對幫扶貧困職工實施方案,對全場13名建檔立卡的困難職工,由場黨委委員、班子成員、機關部室負責人“一對一”幫扶,按照送溫暖、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的“四送”要求,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如期脫貧。八是強化管理,為改革試點保駕護航。該場建立健全黨委、行政等12項制度,為完成改革試點任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下一步農場將繼續做好農墾改革專項試點工作,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專項改革試點實施方案要求,通過產業扶貧、政策扶貧、幫扶解困扶貧等方式,走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實現農場全面脫貧。”翟正新信心滿滿地說。
(作者單位:廣西農墾報社)
責任編輯:王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