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7 日 , 農業農村部農墾局在昆明召開2018 年熱帶、南亞熱帶作物工作座談會,研究謀劃新時代熱作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會議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特別是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 30 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討論分析了近年熱作產業的發展形勢和新時期熱作產業發展的重點問題,對進一步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重點工作進行了充分交流?,F將會議有關情況紀要如下:
一、充分認識和把握熱作產業發展形勢
會議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熱作生產形勢總體較好,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一是總體增速明顯。 2017 年全國熱作種植面積6575萬畝 ,較2002年提高5.6% ;實現總產值 1376.5 億元,較 2012 年提高49.7%,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二是結構更加優化。 主要熱帶作物繼續向優勢區域集中,資源配置和區域布局更趨合理。天然橡膠、香蕉、荔枝和龍眼等產品優勢進一步鞏固提升,芒果、火龍果、油梨、西番蓮、澳洲堅果和咖啡等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的優稀產品快速發展。
三是技術含量增加。 選育推廣了華南 13 號木薯、中蕉 9 號香蕉、水南 1 號龍眼、穗中紅番木瓜、熱研 1 號和 2 號咖啡等一批優質新品種。共發布國家標準 34 項、行業標準 253 項、地方標準 400 項,熱作標準體系更加健全。
四是發展質量更高。 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較快發展,專業合作社超過 3 萬個,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分別有 84 家和 601 家,打造了一批熱作區域品牌和產品品牌,以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日益發展,熱作功能延伸拓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突破。
會議認為,雖然我國熱作產業發展形勢總體向好,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熱作產業大而不強、產品多而不優、品牌雜而不亮,很多熱作產品還不為人熟知;當前熱作區域布局、產業結構、品種結構仍不盡合理,一些特、奇、稀作物未及時開發、深度發展,香蕉、荔枝和芒果等存在同質性過度開發現象,分等分級少;普遍存在自主創新不足,自主培育品種、原始創新技術、“兩減”技術、保鮮貯運和加工技術較少。
二、認真研究和解決熱作產業發展重點問題
會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 30 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發揮熱帶地區氣候優勢,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為全國熱帶農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做出了戰略謀劃,描繪了美好藍圖,是推進新時代熱作產業發展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需要進一步注重研究和解決新時期熱作產業發展的幾個重點問題:
(一)努力把握熱作產業發展的規律性和特殊性
受光、風、土、熱等因素影響,熱帶作物生產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如天然橡膠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2 省,檳榔、椰子全部在海南,咖啡主要在云南,劍麻主要在廣西,自然規律不可違背。同時,相對于溫帶大宗農作物,熱作產品種類多但生產范圍、規模有限,技術研發力量較弱、投入較少,技術貢獻整體提升較慢,機械化程度和生產效率難以在短期內大幅度提升,靠天生產的比重依然很大。由于熱帶作物多為多年生物種,相對于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更新換代周期長,市場供求反應滯后;另一方面,熱作產品需求彈性大,價格波動頻繁,優質優價相對容易實現。
東南亞、非洲擁有更好的光熱、人力成本優勢,也給國內荔枝、龍眼、芒果等熱作產業造成了較大沖擊和壓力。因此,要推動熱作產業做優做強做大,就必須充分認識和把握熱作發展的規律和特性,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制定和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確保達到預期目的。
(二)認真做好熱作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
要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 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加強政府引導,健全完善產業保護與支持政策,營造良好政策環境。
要堅持科技創新與三產融合相促進。 著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不斷提升技術含量。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適度經營,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要堅持立足國內與開拓國際相統籌。 充分發揮國內熱區資源稟賦,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國內熱作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同時,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好“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要堅持特色高效與環境友好相協調。 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熱作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著力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建設
要積極實施品牌戰略。 強化品牌質量管控,搞好品牌營銷活動,建立健全激勵保護機制,打造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熱作品牌。
要科學謀劃三產融合發展。 發展產地保鮮和產品加工體系,強化生產基地、國內外市場、冷鏈物流的有效連接,拓展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等多種功能,挖掘電子商務等新業態的潛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緊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推進在生產、加工、貿易、科技等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力爭在熱作產品、企業、產能“走出去”上取得新進展。
(四)創新完善推進熱作發展新機制
首先,強化行政組織協調。 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將“熱作產業發展”納入各產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各級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工作部署。健全各級熱作管理機構,理順管理職能,加強熱作發展規劃、技術推廣指導、項目攻關示范和加工流通宣傳等工作。建設省、市、縣熱作信息數據庫,搭建產銷信息交流平臺,加強信息交流溝通,促進行業管理上通下達和行業信息社會公共服務。
其次,強化政策支持。 爭取加大公共財政支持力度,逐步擴大熱作類支農項目種類和規模,扶持關鍵技術的科研攻關和新成果應用。加強金融、投資、保險等政策支持和商業服務,優化特色熱作產業發展條件。綜合運用補助、貼息、擔保及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龍頭企業和社會資本的投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多元參與”的熱作投入機制。
第三,強化科技支撐。 堅持技術主創與引進“兩條腿走路”基本原則。建立橫向攻關、縱向推廣的科研推廣管理機制,整合熱區各?。▍^)科研院校的技術力量,對熱作生物技術、設施農業技術、良種培育、產品保鮮加工及重大病蟲害防控等關鍵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將市、縣、鄉推廣部門與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協會、合作組織和科技示范戶整合建立技術推廣體系,實現科技與農民“零距離接觸”,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步伐,優新品種引進要與技術引進同步同向緊密結合,與引資引智相銜接,不斷完善品種引進新機制、新方式。
三、抓好當前熱帶農業的重點工作
會議強調,新時期熱作產業發展要圍繞特色高效做足文章,堅持走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道路。
一是編制熱帶農業發展和資源開發利用規劃。 堅持規模適度,通過科學合理規劃熱作產業布局,引導生產種植和社會資本向優勢區域集中,構建現代熱作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新主體、新產業、新業態。當前,要重點推進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劃定、編制《海南省熱帶特色現代農業建設規劃》兩項工作。
二是加強熱作標準制修訂與推廣工作。 堅持標準先行,加快熱作標準制修訂,制定相應的生產技術規范,印發明白紙,進一步健全熱作標準、規范體系,抓好標準宣貫和實施,著力提升熱作產業技術含量、產品品質和比較效益。同時,開展熱作示范園轉型升級行動,將示范園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向產業鏈上下游的標準化延伸,向規模化、信息化、現代化拓展。探索熱作產品綠色生產模式,開展農藥、化肥“雙減”行動,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綜合防治。研究探索技術簡便、經濟可行的香蕉莖葉、制膠廢水、劍麻廢渣的處理技術,推動熱作生產廢棄物綜合利用。
三是積極爭取創設熱作產業政策。 重視政策儲備,加強調查研究和謀劃設計,主動協調、爭取創設熱作重大政策項目??茖W劃分熱作產業發展中央與地方事權,規范項目支出標準,提高項目執行效率。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公平正義秩序和社會誠信體系,為企業家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激發熱作產業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