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東莞近14年荔枝成花率和氣象數據,構建荔枝成花率指數,運用相關分析和建立回歸模型探討了關鍵氣象因子對荔枝成花率的影響及預測方法。結果表明:荔枝成花關鍵期(上年10月至當年2月)的氣象因子存在顯著“大小年”差異:“大年”上年10月氣溫日較差(DTR≥7℃)和日照時數(S≥220h)較高,12月至當年1月平均氣溫較低(Tm≤16℃),2月下旬氣溫較高(18℃≤Tm≤24℃),且關鍵期降水量與濕度較小;上年10月的日照時數(S)、氣溫日較差(DTR)、相對濕度(RH)和降水量(PR)以及12月上旬、當年2月下旬的氣溫與荔枝成花率顯著相關;通過構建一元線性回歸模型,確定了關鍵氣象因子閾值(如:上年10月S≥182h、PR≤80mm、RH≤69%、DTR≥6.7℃,上年12月Tmin≤13.3℃,當年2月下旬Tmax≥21.3℃等),并構建多元逐步回歸預測模型(R2 = 0.8957),驗證表明模型可有效預測成花率趨勢。該研究結果為荔枝栽培管理及產量預測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荔枝;成花率;氣象因子;線性回歸;預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