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生態黑土地,田園鄉愁農墾大興安。穿越歷史的時空,順應人民的期待,大興安嶺墾區以改革創新精神繼往開來,意氣風發,譜寫時代篇章,打造祖國北疆最亮麗的風景線!
大興安嶺墾區始建于1960年,現隸屬于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施業區總面積1.27萬平方公里,自有耕地面積124萬畝,總人口7萬人,所屬1個局址核心區夏日小鎮、8個國有農場、60個建制隊,機械總動力20萬千瓦。
大興安嶺農墾的發展史,濃縮了新中國現代農業從低到高,從弱到強,從傳統到開放的全部過程。每一段歷史時期,每一次改革創新,都匯聚了共產黨領導的力量、匯聚了共產黨人的模范作用、匯聚了廣大職工群眾奮勇向前的生生動力。
黨建引領農墾改革 促進轉型發展
大興安嶺農墾集團公司有11個基層黨委、143個基層黨支部、3336名共產黨員,黨的政治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日趨強大。不為固有認識所局限,不為既有經驗所束縛,解放思想,大膽實踐,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創新的發展思路。
以引領全區農業大發展、打造中國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引領目標,做好基礎產業。以“穩豆、減玉、擴經”為原則,以調優、調特、調高為方向,優化種植業結構,大豆向專用型和功能型轉變,白瓜種植技術趨向成熟,馬鈴薯繁育訂單穩定,高粱、南瓜、蘇子等作物種植取得成效;成立友聯農場,積極推進周邊鄉鎮村屯土地向墾區流轉,積極推行和完善大農場統籌小農場、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每年培訓技術人員1000多人次;扎實開展綠色食品認證工作,加強生態健康農業建設;增加農機力量,僅2015年就新購農機具300臺套。
發展循環畜牧業,建成了標準化的巴彥萬只種羊園、歐肯河百頭安格斯肉牛基地,畜牧業升級版、循環經濟初步嘗試取得成功。
農墾旅游產業從無到有,先后打造了以巴彥農業生態莊園、諾敏河生態美食莊園、東方紅東方雅布倫山莊、中國歐肯河濕地公園等為重點的旅游示范點。與國家冠軍賽車隊伍蒼狼白鹿車隊合作開啟旅游自駕模式,在墾區啟動了“我愛我家”自駕游活動。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農墾旅游風生水起,游客絡繹不絕。
強化組織建設 堡壘堅強有力
今年,一位領導來墾區調研考察,看完了黨支部陣地以后,他由衷發出感嘆:“真沒想到啊,農墾的黨建工作做得如此扎實,深入人心!”
大興安嶺墾區黨委多年來堅持圍繞改革發展大局,扎扎實實地開展黨組織建設工作,各項載體活動在墾區大地生根開花。
“固本強基抓連隊,服務群眾大引領”,要求全體干部當好排頭兵,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為此,墾區先后組織基層單位黨委書記、紀委書記、政工部長和百名黨支部書記,赴革命圣地井岡山學習培訓,進一步增強干部的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并編著了以“弘揚井岡精神,踐行‘三嚴三實’”為主題的教育叢書——《百名支書井岡行》。同時,舉辦了井岡山學習培訓成果轉化、推動“兩學一做”教育演講比賽,黨支部書記們從實際工作出發,感同身受地講述了自己通過學習,堅定信念,更加熱心服務群眾、熱愛本職工作、建設美好農墾的決心,場面熱烈振奮。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美好品行。墾區黨委每年評選表彰道德模范,連續開展向道德模范學習宣傳演講活動。風清氣正,德行天下,墾區先后涌現出數名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道德模范,并舉行了以“善行無疆見證中華大地人性美,大愛無聲詮釋社會和諧主旋律”為主題的墾區道德模范表彰盛典,90名道德模范登臺領獎,廣大群眾交口稱贊。
亮劍精神是企業的動力,軍墾文化是農墾的靈魂。大興安嶺墾區在連隊開展了“弘揚軍旅文化、樹立模范典型”主題活動,先后評選出道德模范連、誠實守信連、創業先鋒連、和諧新風連等多個主題連隊,農場黨委為連隊舉行隆重的授旗儀式,光榮的旗幟高高飄揚,職工群眾激情迸發,男女老少珍惜榮譽、維護榮譽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
唱響主旋律 弘揚正能量
圍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全面、五大發展理念等重大主題,大興安嶺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舉辦各種專題學習班、輔導班、研討班等。道德模范事跡巡回演講、基層干部冬季培訓班等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為寓教于樂,制作了道德模范電視專題片《榜樣的力量》、干部教育專題片《魂鑄井岡》、農墾發展建設專題片《濃墨重彩鑄豐碑》、廉政教育專題片《冰清雪潔話廉政》等等。下屬8個農場分別制作了場情片、風光片,輪回播放,激發了職工群眾熱愛農墾、建設家園的高度熱情。
為民大計,必做一細。宣傳思想工作從“五個一”著手,即:辦好一臺節目——墾區新聞,每周三期,是職工群眾了解政策和墾區發展形勢的重要窗口;創辦一個網站——墾區網站,及時更新相關數據,反映墾區動態,提升農墾內外形象;建好一個室——職工文化活動室,開展圖書閱覽、歌舞演出、書畫攝影創作展覽、棋牌賽、乒乓球賽、文化道德講堂等活動;打造一條路——文化路,路邊燈桿、墻壁發布公益廣告,普及傳統美德、職工規范、公民道德、名言警句、企業精神,成為傳遞文明的載體,利用廣場圍欄和廣告牌匾、發放圖片、繪畫等形式,讓學習內容“美起來”“動起來”“活起來”;講好一堂課——文化宣講課,以中國傳統文化、時事政治、形勢教育等內容為主,利用電視節目、廣場電子屏、黨課等載體進行宣講,開展“領導干部領讀一本書”“我讀董事長推薦的好書”感想交流活動,使學習成為一種常態,讓書香彌漫墾區。
黨建工作推進社會進步、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墾區黨委把民心工程、民生工程納入近幾年黨建工作重點。
墾區8個農場的60個建制連隊、農場場部和夏日小鎮,逐步建設成為城鎮化功能齊全、職工群眾幸福指數高、總體發展水平快的農墾新型城鎮和職工群眾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每當晨曦初露和華燈初上,夏日小鎮的仁和廣場上處處活躍著廣場舞、大秧歌、 交誼舞、太極拳、歌詠比賽,群眾自編自演、自娛自樂,墾區攝影協會、詩詞協會、書畫協會、乒乓球協會、映山紅詩社、夕陽紅舞蹈隊、門球隊、民族小樂隊等眾多群眾文化團體前來助興,好一幅歡樂和諧的幸福畫面。
農牧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旅游產業的傾力打造,改變了墾區原有生產經營模式,逐步實現經濟結構的提檔升級,物質生活節節攀升,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在黨旗的輝映下,農墾人創造了豐碩的物質文明之果,也培育了燦爛的精神文明之花。
黨旗耀興安,幸福了農墾人!大興安嶺墾區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借助國家農墾改革契機,搶抓機遇,創新體制機制,踏上新的豪邁征程!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興安嶺農墾政工部)
責任編輯:張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