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膠作為四大工業原料之一,是事關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早在上世紀50年代,為了打破西方國家對我國的經濟封鎖,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100次會議作出“關于擴大培植橡膠樹的決定”,天然橡膠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經過多年的技術革新和努力,我國天然橡膠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打破了“北緯15度以北為植膠禁區”的傳統論斷,成為世界唯一在北緯18度到北緯24度大規模種植橡膠的國家。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天然橡膠產量從建國初期的200噸提高到如今的80萬噸。目前,我國是世界第四大天然橡膠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膠消費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進口國。
一、天然橡膠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一)新背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傳統制造業首當其沖,包括傳統橡膠制造業。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輪胎生產國,每年約80%的天然橡膠用于輪胎制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傳統輪胎制造業正在加快轉型升級,大幅調減低端產品產能,加大中高端產品產能。《中國橡膠工業強國發展戰略路線圖》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橡膠工業強國。橡膠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對天然橡膠原料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是提供更多的高端優質、特種專用的天然橡膠原料。因此,過去我國天然橡膠發展主要解決“從無到有”的問題,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則是解決“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問題。
(二)新挑戰。與其他重要農產品一樣,天然橡膠也面臨新挑戰。
——“誰來割膠”問題凸顯。由于割膠工作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年輕人不愿從事割膠工作,“誰來割膠”問題愈來愈嚴重。據了解,目前海膠集團的膠工年均年齡在45歲以上,膠工短缺高達6000人。
——進口價格和國內價格倒掛。國內生產的天然橡膠大部分為全乳膠(即5號標準膠),其價格較高,而國內消耗大量天然橡膠的輪胎企業大部分采用價格較低的20號標準膠。目前,進口的20號標準膠到岸價普遍比國內全乳膠低300元/噸左右。
——國產膠入庫、進口膠入市。在供大于求、市場低迷和進口同類膠的擠壓下,國產膠大部分作為期貨交割品進入期貨倉庫。據統計報告,2017年10月底,期貨倉庫中的國產膠達40萬噸以上。
(三)新機遇。
——政策機遇。2017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科學合理劃定“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國務院明確提出“兩區”(糧食生產功能區與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要求以海南、云南、廣東為重點,劃定1800萬畝生產保護區,將從法律保護、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扶持等方面促進天然橡膠可持續發展,實現天然橡膠的有效供給目標。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指出,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要按照戰略性物資生產調控的有關要求擇優劃定。
——市場機遇。天然橡膠和橡膠工業制品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要的貿易商品?!耙粠б宦贰睘槲覈鹉z制造品“走出去”、交流和吸收先進的天然橡膠相關種植和加工技術、實現我國天然橡膠產業對接和轉移提供了重要的國際市場機遇。
二、我國天然橡膠發展面臨的新矛盾
在新形勢下,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表現在:
(一)三大不平衡
一是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與產量增長緩慢之間的不平衡,自給率下降迅速。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橡膠工業的強力拉動,天然橡膠這一基礎原材料的消費量持續快速增長。劉陽(2010)等研究表明,從未來一段較長時間來看,中國天然橡膠消費與 GDP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GDP 每增加 1%則帶動天然橡膠消費量增加3.75%;汽車產業結構變動1% ,會引起天然橡膠消費量增加 2.06%。國內的天然橡膠產量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進口成為滿足我國天然橡膠需求的主要渠道。2000-2016年,我國天然橡膠的消費量從108萬噸快速增長到489萬噸,自給率相應從44.7%下降為15.7%,16年間下降近30個百分點。
二是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與經濟效益逐年降低之間的不平衡,國內供給市場波動大。我國農村勞動力成本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據統計,我國天然橡膠種植業的割膠勞動力投入占到其產品成本的70%,高于越南、泰國等其他主產膠國。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天然橡膠價格從2011年2月最高的42000元/噸持續下降至2016年最低點的10000元/噸左右,2017年初短時間回升到近20000元/噸,此后基本在12000元/噸低位徘徊。隨著近些年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等生產成本逐年加大,種膠效益越來越低,膠農增收困難,植膠割膠意愿下降明顯。據調查,農民普遍認為膠價在13000元/噸以上才會割膠,不然不如外出打工。
據統計,2015年全國被砍伐膠園達17萬畝,在980多萬畝投產膠園中,停產達140多萬畝,延遲投產膠園達50萬畝,停停割割膠園超過200萬畝,未投產樹丟荒棄管率達80%,農墾膠園施肥量減少60%之多。近些年地方政府鼓勵種植天然橡膠的積極性也不高。國內產量波動大,保障國內供應市場的穩定受到挑戰。
三是高品質天然橡膠原料供給不足、低端原料供給過多的結構性不平衡,高端用膠領域安全受到挑戰。從全產鏈視角來看,天然橡膠上中下游生產企業融合發展程度低,加工鏈條短,產業附加值低。由于國內天然橡膠初加工工藝、技術和設備落后,天然橡膠產品結構單一,且產品性能與質量的一致性和穩定性較差,輪胎企業普遍不愿采用國產天然橡膠原料,特別是關乎國防安全的軍工、高端及特殊領域的用膠需求絕大部分依賴進口。高端用膠領域過于依賴國外市場必將對國防安全和經濟安全造成威脅,保障這些關鍵領域的用膠安全是我國天然橡膠產業安全的核心。
(二)兩大不充分
一是單產水平增長緩慢。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天然橡膠單產水平總體保持上升趨勢,但2004年后便趨于穩定,甚至出現下降。2015年我國天然橡膠畝產為76.08公斤/畝,低于泰國(101.47公斤/畝)、越南(113公斤/畝)、印度(98公斤/畝)和馬來西亞(94公斤/畝)等國家。
二是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程度低。調研表明,目前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種植技術應用還存在膠農認知程度低、技術推廣力度弱、應用水平差等問題,特別是民營膠園管理比較粗放,生產技術比較落后且隨意性大,割膠技術水平低,傷樹嚴重,減短橡膠樹的經濟壽命,其經濟效益也就相對降低。
三、促進我國天然橡膠發展的新舉措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促進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應重點破解上述“三大不平衡”“兩大不充分”矛盾,加快科技創新,努力構建上中下游全產業鏈高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建立長效穩定的天然橡膠產業扶持政策體系和推進相關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全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同時注重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升海外資源的掌控能力,有效實現保障我國天然橡膠產業供給安全的戰略目標。
1.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加快我國天然橡膠產業關鍵領域的科技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大對高產、高性能橡膠產品研發、基因組培、自動化割膠、橡膠林下資源開發等增量創新科技的投入同時,注重已有的存量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通過培訓、宣傳、示范等方式,使廣大民營膠農掌握更多的種植、管理和割膠技術。
2.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構建上中下游全產業鏈高度融合的產業體系。如:抓緊開展從田間膠乳到成品的全產業鏈研究,以先進技術改造傳統天然橡膠品質,促進天然橡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建設天然橡膠保護區為契機,加大老膠園更新換代,加強膠園規劃建設,建成一批穩產高產、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橡膠園;重點扶持一批實力強的天然橡膠初加工和制品企業,打造高端、專用和特種天然橡膠產品;在海南、云南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設立天然橡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先行示范區。
3.注重國內外資源與市場的統籌利用,提升天然橡膠市場話語權。重點培育幾個天然橡膠產業跨國公司,通過全球資源利用、業務流程再造、產業鏈整合、資本市場運作等方式,擴大在天然橡膠生產國的加工產能,提升資源掌控能力。積極引進跨國企業向高端橡膠制品領域進行投資生產,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全球天然橡膠研發機構,提高我國橡膠制品業的國際競爭力。
4.建立長效而穩定的天然橡膠產業扶持政策體系。針對當前膠價低迷的情況,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天然橡膠實際的市場風險分散機制;研究設立國家天然橡膠產業發展基金;穩步推行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模式試點工作;創新天然橡膠種植業經營體系,探索天然橡膠膠園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創新。同時,在政策設計和執行的過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允許采取差異性、過渡性的政策安排。
(作者單位: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
責任編輯:蔡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