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農墾成立于1952年。2015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推進新一輪海南農墾改革發展,在海南省農墾總局和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基礎上組建海南省農墾控股集團。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海南省農墾控股集團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八八戰略”,即重點發展天然橡膠、熱帶水果、熱帶作物、草畜養殖、南繁育制種、旅游健康地產、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等八大產業,在墾區農場建設八大園區。旅游業作為海南農墾的八大產業板塊之一來推動。為了更好地推動農墾旅游產業的發展,2017年底,在海南農墾藍洋農場的基礎上,改制成立海南農墾旅游集團,總部設在儋州市蘭洋鎮,作為海南省農墾控股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金為8億元,旗下有兩個四星級酒店、景區開發公司等十幾家控股企業,土地面積15萬畝。旅游板塊成為海南農墾新興的重要產業板塊之一。
一、海南農墾旅游近年來的發展亮點
近年來,海南農墾圍繞產業轉型、精準助力旅游產業發展,以“農”為核心,以農墾旅游集團為主體,依托農墾優質資源發展現代旅游產業,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逐步顯現,形成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亮點:
一是發揮墾區產業優勢,在推進農旅融合上形成亮點。海南農墾的最大優勢在于土地資源,產業優勢則在于農業方面。海南農墾以優質的農業資源為依托,大力推進“農業+旅游”的融合發展,依托儋州藍洋農場建設溫泉康養小鎮、體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依托儋州美萬水庫、海洋農場,打造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依托全島的農場資源,在重要旅游節點有序推進共享農莊、汽車房車營地建設。通過旅游設施和配套服務的完善,促進農業景區化、產業化發展,將高效農業與旅游業有機結合,打造主客共享田園美好生活新空間。同時,以共建共享為落腳點,讓周邊居民參與到采摘、餐飲、旅游商品銷售以及民宿開發中來,并為當地貧困居民提供就業崗位,讓更多鄉村居民分享旅游業發展成果。
二是加強礦山環境整治,在景區生態修復上形成亮點。位于儋州市的蓮花山曾經是農場廢棄礦區,石灰巖礦山被開采后遺留下6個采礦坑。2018年以來,海南農墾旅游集團在礦山生態嚴重被破壞的基礎上,以農場礦山治理為重點,在不新增建設用地、不砍樹不毀林、不搞房地產開發的前提下,對蓮花山區域內破碎山體及礦坑進行了全方位的生態修復,通過栽花養草植樹、清理垃圾,并利用蓮花山裸露山體和廢棄礦坑建設特色旅游景點。通過以生態修復為基礎,以“五福”文化元素注入為內涵,以產業發展為動能,將蓮花山生態修復和旅游開發相結合,建設形成海墾蓮花山文化景區,生態修復和旅游設施建設直接投資額達1.5億元,撬動社會投資4.3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是上下齊心協力,在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上形成亮點。海南農墾在2020年之前沒有一家國家4A級景區,為了填補這方面的空白,以海南蓮花山文化景區為創建主體,對標國家4A級景區創建標準,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豐富游覽內容,全力提升游客的滿意度水平,并邀請國內知名旅游專家對景區創建進行指導,對員工進行服務技能培訓。2020年11月,蓮花山文化景區成為海南農墾首個國家級4A景區,也是儋州市首個國家級4A景區,既為海南農墾更多的優質景區創建國家高等級景區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模式,又提升了儋州市的旅游知名度和旅游影響力。
四是發揮國企擔當,在建設國有旅游市場主體上形成亮點。從全國旅游行業來看,國有旅游市場主體在旅游產業發展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20年中國旅游集團20強排名中,有17家旅游集團為國有旅游企業,顯示出國有旅游企業在旅游產業中的地位。從海南省來看,海南本地大型國有旅游市場主體僅有海南省旅游投資控股集團、三亞旅游文化投資集團、海口旅游文化投資控股集團等幾家。海南農墾旅游集團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正以超常規的發展速度實現彎道超車,通過資本運作和資產運營手段相結合,加快發展壯大,不斷夯實國有旅游市場力量。特別是在全省旅游系統發揮著國有旅游企業的擔當,引領產業發展,正成為海南旅游領域不可忽視的新興旅游市場主體。
五是圍繞消費新需求,在構建多元化旅游產業體系上形成亮點。海南農墾把握小康旅游新時代特點,圍繞旅游新需求,加快培育陸上旅游、海洋旅游、空中旅游、康養旅游、旅游演藝等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優先做好陸上旅游創新,從酒店、景區等傳統旅游領域入手,建設汽車房車營地、田園綜合體,做好母瑞山紅色旅游與教育培訓基地、蓮花山文化景區、藍洋溫泉公園等重點景區建設。積極開發海洋旅游,啟動游艇與微游輪旅游項目,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有序推動空中旅游發展,依托現有景區開發動力傘、熱氣球以及低空體驗旅游項目。培育旅游演藝項目,建設蓮花山夜間光影秀項目,推進藍洋溫泉演藝小鎮項目。重點打造康養旅游產品,依托氡溫泉資源,大力發展“康養+農莊”和“康養+森林”旅游項目。通過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和業態,海南農墾旅游產業體系趨于完善。
六是加強宣傳推廣,在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上形成亮點。近年來,海南農墾持續加強與旅游產業界、主流媒體的聯系與互動,不斷擴大在旅游業界和市場的影響力。海南農墾在儋州建設的全省首個櫻花莊園于2020年3月正式開園,在櫻花盛開一個月的賞花期內,吸引了海南省內近30萬游客前來賞花旅游,在2020年3月份海南省網絡媒體熱搜中排名第一,多家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海南熱帶櫻花成為旅游市場關注的熱點,成為海南旅游的新名片。蓮花山礦山生態修復打造文化景區的典型案例經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有效擴大了海南農墾旅游業在全國的知名度。海南農墾的農旅融合典型案例還獲評為2020年旅游集團融合創新發展十大提名案例,在全國旅游集團中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
二、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是新時代發展的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海南農墾旅游發展需要牢牢抓住新時代的新機遇,加快戰略轉型,邁上發展的新臺階。
第一,農墾旅游戰略轉型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需要。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出臺,提出了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目標,提出了將旅游業作為海南三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來發展,其中較多政策均涉及到旅游業的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啟動,為海南農墾旅游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新挑戰。作為海南重要的國有企業,海南農墾要全面融入自貿港建設中,發揮農墾擔當,加快推進改革創新,做好旅游業戰略轉型,以更好地服務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新要求。
第二,農墾旅游戰略轉型是海南全域旅游發展的需要。近年來,海南以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動“點—線—面”的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的實施,持續推動全域旅游“換擋提速”加快發展,推動產業融合、業態創新、服務升級,建設美好新海南。作為海南全域旅游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南農墾旅游資源豐富,業態不斷完善,服務不斷提升,應積極融入海南省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加快推動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海南全域旅游發展新形勢、新需求,加強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在推動產業、市場、業態、服務、創建國家級旅游品牌以及防疫等方面與全省同步,推動農墾旅游板塊與地方旅游產業發展相匹配、相適應,共同打造成有吸引力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以戰略轉型來實現旅游業的升級換代。
第三,農墾旅游戰略轉型是農墾自身改革發展的要求。2015年以來,海南農墾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海南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各項改革措施,朝著現代農業企業集團的方向邁進。旅游板塊作為海南農墾八大產業板塊之一,承載著以一域服務全局、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培育農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任務,加快農墾旅游戰略轉型,做大做強做優旅游板塊,不僅是海南農墾朝著現代化國企邁進的重要目標,也是提升農墾核心競爭力、打造獨特產業優勢、服務重點園區建設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意義重大。
三、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需要認識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是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并不局限于旅游集團的發展。作為海南省重要的國有企業,海南農墾在海南省18個市縣均有農場,擁有溫泉、森林公園、紅樹林濕地、熱帶雨林、天然湖泊天然溶洞、百年膠林以及民族民俗文化資源等較多優質旅游資源。而從目前來看,海南農墾旅游集團作為旅游板塊的主要運營者,掌控的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儋州市,大量的旅游資源及與旅游相關產業還分散在各個兄弟農場單位。因此,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并不僅僅是旅游集團的轉型,還需要統籌謀劃,加大農墾系統內部旅游板塊的資源整合力度,進一步促進產業融合,構建形成大的農墾旅游板塊。
二是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并不局限于自身內循環,還需要加強墾地融合。長期以來,農墾系統管理自成體系,產業發展游離于地方經濟發展。隨著海南農墾朝著現代化企業邁進,醫院、學校、公安、交通設施等社會職能移交到地方政府,加快推進墾地融合,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海南農墾的旅游戰略轉型,離不開與地方的合作,特別是在旅游用地、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旅游規劃、市場營銷以及配套旅游政策支持等方面需要全省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持。只有進一步推進墾地融合,將農墾旅游產業發展與各市縣的經濟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夠實現共贏。
三是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并不局限于陸域發展,還需要拓展海洋發展空間。海南農墾擁有海南全島五分之一的土地,可以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建設優質景區、共享農莊、汽車房地營地等旅游業態。與此同時,海南省的國土面積更多是海洋領土,豐富的海洋資源還有待開發,而目前海南省在海洋旅游開發方面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海南農墾應重視海洋的發展,由陸向海,加快海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打造海釣、海洋休閑度假、海洋科普、海洋深層水等海洋旅游產品,打造成海南農墾新的藍色經濟增長點,形成有別于全國其他墾區的海南農墾特色旅游品牌和產業。
四是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并不局限于企業自身發展,還要讓更多的人享受發展成果。海南農墾旅游的戰略轉型,不僅僅是企業自身的發展問題,還與當地老百姓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農墾職工自營經濟的發展。要以共建共享為落腳點,在旅游項目和產品開發過程中主動作為,既可以為農墾職工安置以及當地老百姓提供適當的就業崗位,又可以通過旅游服務培訓,讓更多老百姓參與和分享旅游業發展的成果,共建共創美好生活。
四、加快推進海南農墾旅游戰略轉型的建議
一要加快統籌規劃,整合形成海南農墾大旅游板塊。目前,海南農墾旅游板塊初步形成了以海南農墾旅游集團為主,其他農場旅游企業為輔的板塊,18個市縣的優質旅游資源尚未整合,特別是優質旅游景區、酒店資產尚未納入大旅游板塊。“十四五”時期,要加大農墾內部優質旅游資源整合力度,以海南農墾旅游集團為基礎,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根據各農場旅游資產的權屬,可分別采取資產劃撥、股權并購、資產置換等多元化手段整合農墾內部優質旅游資源,有效盤活溫泉、森林公園、紅樹林濕地、熱帶雨林、天然湖泊天然溶洞、百年膠林以及民族民俗文化等各類旅游資源,推進“八八戰略”的實施,做大做強海南農墾旅游的發展,打造成為海南旅游界的新航母。
二要全面融入全省旅游業發展大局,做大做強旅游產業。海南農墾旅游業發展要積極爭取海南省委省政府支持,融入全省旅游一盤棋發展大局,明確海南農墾在旅游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時期,爭取在康養旅游、海洋旅游、體育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等方面發力,融入海南“百鎮千村”建設,圍繞建設中的環島旅游公路布局旅游公共服務和產品,豐富海南的旅游產品和業態。同時,加強與省發改委、省旅文廳、省財政廳等省級部門的溝通與對接,在高等級景區、星級酒店、民宿等級評定的指導,旅游“一企一策”重點項目、旅游重點企業扶持、旅游人才、旅游宣傳推廣、旅游政策等方面爭取一攬子的支持,將旅游板塊建設成為海南省重要的國有旅游市場主體。
三要加快從陸地走向海洋,打造海洋旅游經濟新增長點。發展海洋旅游經濟是海南農墾區別于全國其他墾區的重要亮點,也是未來新的增長點。海南農墾可以依托海南豐富的海洋資源,結合自貿港的海洋相關政策創新,加強海洋資源的開發。近期可以在海口、三亞市重點布局游艇旅游以及開發浮潛、深潛、海釣、帆船、摩托艇等海上體育旅游項目。同時,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開發三亞—西沙旅游的郵輪航線,優化現有旅游開放島嶼及附近海域的旅游利用,豐富海洋旅游產品和線路的開發。打造海南味、農墾韻的海洋旅游產品。
四要深入推進旅游產業融合。海南農墾具有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基礎和經營基礎,要聚焦旅游主業,既要“旅游+”,通過旅游板塊發力,積極推進旅游+農牧業、+生態、+地產、+商貿、+金融、+交通、+免稅等融合發展,同時,又要鼓勵“ +旅游”,讓更多的農墾相關產業主動推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依托熱帶水果產業、花卉苗森產業、種植產業大力發展旅游采摘、森林旅游、休閑觀光游等。如依托海南農墾的智慧膠園,完善旅游服務功能,開發體驗性強、參與度高的研學旅游產品,打造成為網紅旅游產品。通過“旅游+”和“+旅游”,形成產業疊加效應,推動海南農墾旅游經濟的創新發展。
五要加強旅游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要充分考慮到海南農墾的人才基礎主要集中于農業方面,在推動旅游戰略轉型過程中,要加強對現有人才的旅游專業培訓,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不斷優化旅游專業人才素質。同時,推動市場化的薪酬體系改革,建立股權、期權為主導的薪酬體系,可以海南農墾旅游集團為試點,探索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強對優秀管理人員和優秀管理團隊的獎勵。引進更多旅游職業經理人,配置到旅游重要崗位上去,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提升旅游人才服務效率。此外,還可以依托中組部派出在海南農墾的掛職干部以及博士服務團的掛職干部,加強與中央部委、省級政府部門以及各市縣政府部門的溝通與交流,促進在財政、金融、土地、海洋、醫療等全方位的合作,有效整合各種外部資源和力量,共同促進海南農墾旅游的深化改革與創新性發展。
六要推進共建共享,鼓勵墾區內旅游創業創新。要以讓更多的人去分享旅游業發展紅利為原則,在發展旅游業過程中預留農場職工和當地村民參與旅游業發展的空間,加強創新引領和幫扶支持,鼓勵有能力的農場職工出來自主創業,成為農墾旅游板塊的服務商和供應商,引導職工旅游自營經濟對接墾區內外的旅游企業,融入墾區旅游產業鏈。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優先提供基本的旅游服務技能培訓和幫扶支持,并在土地承包費用減免及相關政策方面給予支持。
七要做好自貿港政策研究,用足用好涉旅政策。海南自貿港建設為海南農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要加強對自貿港涉旅政策研究,特別是在購物免稅、第七航權開放、郵輪游艇政策、跨境融資、海洋旅游、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等方面,尋找政策創新與海南農墾旅游的結合點,探索可行的實施路徑,用好自貿港政策以促進海南農墾旅游轉型升級。
(作者單位:中國旅游研究院)
責任編輯:成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