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冬,皖河根治,楊樹河、伊家湖等地出現了湖灘。一批剛脫下軍裝的拓荒者在這里劃下了第一道犁。天當房,地當床;墾荒湖,治惡水。皖河農場在湖汊棋布、蘆葦從生的環境中誕生。
2017年冬,皖河農場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60年創業,攻堅克難;60年發展,成果豐碩。幾代皖河人風雨同舟、前赴后繼、頑強拼搏、改革創新,經歷了起步創業、徘徊求進、振興崛起的不同歷史階段,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人的拓荒者之歌。
六十年風雨兼程
皖河農場60年的歷史,是一部艱苦奮斗的創業史,是一部與時俱進的發展史,是一部催人奮進、令人感動的光榮史。
60年前,拓荒者們戰天斗地的場面猶在眼前。皖河人不會忘記,關希羽、胡祥瑞……永遠記得,最初拓荒的140人和3臺拖拉機。
1981年,敢為人先的皖河人開安徽農墾先河,率先實行包產到戶。
1982年,在企業性質不變、工人身份不變、工資級別不變的“三不變”的前提下,以家庭為單位,全面推行自主經營、單獨核算、定額上繳、自負盈虧的“大包干”責任制,廣大職工成為生產、投入、利益和風險的主體。極大地調動了勞動者的積極性,職工收入開始大幅度增長。
1985年,皖河農場在“大包干”的基礎上,興辦了5360個家庭農場,統一經營利潤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農場進入持續穩定發展期。
1998年、1999年,連續兩年長江流域遭遇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江水猛漲,皖河咆哮,引河水位更是達到歷史極限16.92米。皖河沿岸唯有皖河農場境內3個圩口牢不可破。這是皖河人同舟共濟,與天斗、與地斗的結果,也是皖河農場兩萬多人民用心筑起的防洪大堤擋住洪水的結果!皖河的抗洪精神就是風雨同舟、萬眾一心,越是艱難越向前。但洪災導致農場經濟陷入困境,人員工資和基本工作經費開支困難,全場廣大管理人員克服重重阻力,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終于度過難關,走入改革發展的起步階段。
2003年,在安徽省政府的關懷和安徽農墾集團公司的鼎力支持下,皖河農場繼續深化改革、攻堅克難,推動農業發展。農場千方百計爭取政策,用活政策,讓全場8100多名在職職工和4000多名退休職工搭上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統籌最后一班車,全面實現了社會保險和養老金發放統一規范操作,解決了后顧之憂。
60年,既是皖河農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續寫輝煌的新起點。皖河農場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公交車開進來了,場區道路拓寬了,農田水利設施逐步改善,低產田得到了改造,農場融入大安慶經濟圈,百姓安居樂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新時代再譜新篇
正當皖河農場艱難跋涉走過60年改革、發展創業歷程之際,我們又迎來了農墾大改革大發展的跨越之年。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目標、新征程,我們要以嶄新的姿態和更高昂的斗志迎接未來,開創未來。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傳承農場文化,弘揚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農墾精神,按照安徽農墾“一體兩翼”戰略布局要求,通過一系列大項目、大工程、大改革、大政策落地實施,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努力打造農墾現代農業企業集團航母,真正實現農場企業化。我們要以長江、皖河為依托,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讓場容場貌煥然一新,居民職工幸福感、獲得感倍增,把農場建成安慶市的西花園,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場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目標,加快美麗農場建設步伐,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盼。
六十年風雨征程,六十載歲月如歌。在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農墾集團公司正確領導和地方政策關懷下,我們深信皖河農場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不忘來時路,銳意向未來。讓我們一同見證皖河農場更加輝煌的明天!
(作者系安徽農墾皖河農場場長)
責任編輯:王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