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北大荒,稻浪接天,綠意盎然。雨后微風徐徐,帶來清爽陣陣,一如農墾改革風吹,催發無窮生機。
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和《中共黑龍江省委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黑龍江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2017年年底以來,北大荒的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進入到實質性操作階段。以墾區集團化帶動農場企業化,以行政體制改革、經營體制改革帶動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北大荒正朝著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前進。
此時,我們踏上這片充滿魅力和激情的黑土地,走進位于黑龍江省最西部的農墾齊齊哈爾管理局所屬查哈陽和克山兩家農場,領略農墾經濟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感悟北大荒的精神品格和現代農業的壯美風采。
諾水親潤,查哈陽成為塞北江南
查哈陽農場建于1948年,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嫩江西岸的黑龍江省甘南縣境內,嫩江支流諾敏河貫穿農場。農場占地面積126萬畝,其中耕地95.66萬畝,總人口7萬人。全場下設9個管理區、49個作業區,機械總動力達到17萬千瓦,2017年實現生產總值33.68億元,人均純收入2.64萬元。
初到查哈陽,第一感覺是農場的大。無邊無際的碧綠田野,充分展示“百萬畝”量級大農場的規模。進入場部,寬敞的街道、整齊的樓房、大氣的教育園區、恢宏的辦公區……城市的現代生活氣息和優美生態、田園風光在這里完美結合。
陪同的查哈陽農場副場長傘斌告訴記者,隨著農場小城鎮建設發展,農場場部中心已初步形成醫療、教育、工業、行政、商業等六大功能區,甘平公路、查齊公路縱貫境內,連接周邊縣、旗、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農場已成為匯聚周邊鄉鎮30萬人口的經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中心。
英倫半島住宅小區是查哈陽農場分兩期建成的高檔職工住宅小區。小區占地面積12.12公頃,建設了75棟帶有前后庭院的歐式風格的別墅,可供150戶居住,戶均面積超過200平方米。小區綠樹成行,花草茂盛,溪水環繞,硬化、綠化、亮化工程配套齊全,房前屋后還可以種花栽菜,職工群眾在這里樂享幸福安逸的生活。在四代同堂的職工趙維權家里,主人告訴我們,他們夫妻除了種地還在場部開了家商鋪,依靠農場的好政策和自己的勤勞攢下了殷實家底,抓住時機買下了別墅,現在把自己的父母和爺爺接過來同住,還能照看自己的小孩。屋內精美的裝飾已讓我們艷羨,而洋溢在四代人臉上的笑容更讓我們感到了農墾事業的美好前景!
趙維權一家的美好生活,既是農場多年來改革發展成果的最好見證,更是農場在新時代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
按照黑龍江墾區“農墾集團化、農場企業化和分離辦社會職能改革”統一要求,查哈陽農場于6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查哈陽農場有限公司和社會事務部,農場企業化各項改革措施正在有條不紊推進。
齊齊哈爾管理局改革辦常務副主任王利輝介紹,截至6月29日,管理局11個農(牧)場全部成立有限公司和社會事務部,農(牧)場階段性改革高質量完成。
在改革深入推進的同時,2017年查哈陽農場的現代化大農業又邁出了穩健步伐:全年實現播種面積95.67萬畝,糧食總產量52.5萬噸;全場68.5萬畝水稻實現綠色食品認證;新型種子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天稻261”已經成功通過區域試驗;投入7500萬元進行農機更新,新增各類機械1500臺套;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4422.85萬元,為灌區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這份成績單上,68.5萬畝水稻、4400多萬元的水利建設投入,都與水相關。正是高度發達的水利工程奠定了查哈陽現代農業發展的厚實根基。
我們來到農場灌區渠首、農業科技園區、水稻高標準示范種植基地和太平湖水庫,在激流奔涌的渠首樞紐上,在碧波蕩漾的水稻條田邊,在濃濃的泥土清香里,親身感受查哈陽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勁脈動。
發源于大興安嶺的嫩江一級支流諾敏河,水量充沛,富含有機質。河水流經大興安嶺余脈四方山、面向一馬平川的松嫩平原時,經過查哈陽灌區渠首樞紐工程調控,每年的5-8月份,共有40億立方米水量進入灌區水系,灌溉面積65.5萬畝。查哈陽人把它親切地稱為“母親河”。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著手規劃建設以現查哈陽農場為主體的查哈陽灌區,作為占據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的糧食供應基地。灌區渠首樞紐始建于1939年,經歷了1966年續建,1999年整建,2012年又進行除險加固,運行近80年。農場因水而興,形成了總干渠、干渠、分干渠、支干渠、斗干渠、農田渠六級灌溉渠系,總計3686條,長2798公里;形成五級排水系統渠,總計4500條,長3420公里,合計灌排渠道8190條,長6218公里。農場還摸索制訂出了一整套用水管理、工程管理經驗和制度。
“不僅如此,農場還擁有一座自建自管的面積達4萬畝的太平湖水庫,群山環抱、水量富足,保證了灌渠的補水。”在灌區首渠和太平湖水平水庫工作了一輩子的農場水利負責人李佰章自豪地告訴記者。
在豐沛的水資源和灌排自如的水利條件保障下,查哈陽農場著力提高水稻生產科技水平,現代農業大文章愈加出彩。
在占地120畝的農場農業科技園區,指點著面前高矮不一、間有紫色植株的稻田,教授級高級農藝師宋麗芬如數家珍:這里種植各類水稻品種3400多個,每天都要細致觀察和記錄各個品種的性狀;園區有多個自育品種進入中試,即將迎來出成果的高峰。特別是與袁隆平院士合作研發的新型北方雜交粳稻“天稻261”,中試抗性好、增產效果顯著,而且品質和口感優良;“天稻261”爭取明年審定命名,即可推廣種植,將有力推進農場和本區域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
面積達400畝的農場省級“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建立了農業環境監控系統,安裝了多種傳感器,可精準監測基地內的氣溫、水溫、土壤溫濕度、光照度等作物生產環境指標,實現信息自動接收、分析和匯總,對超出監測標準的數據可及時發現并處理,保證農作物處于適宜的生長環境。農田作業視頻監控系統,從插秧到收割全方位全周期監控,并通過光纖將視頻信號連接傳輸到網絡平臺,消費者可通過上網或手機終端實時查看基地生產作業和作物生長狀況。所有信息進入農業農村部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生成二維溯源碼,消費者可利用手機掃碼獲取基地生產全程信息,提高了生產環節的透明度。
科技含量的提升,促進了農場稻米產業綠色發展,形成了品牌優勢。農場被評定為“中國首家綠色食品大米生產基地”,“查哈陽”牌大米2002年即通過日本JOA有機食品認證,2012年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農場年產51萬噸“查哈陽”優質東北粳米,成為千萬家庭飯桌上的上品。
諾敏河水源源不斷,查哈陽得以浸潤滋養,因為不竭的水,這里成了塞北江南。
漫步場區街道時,傘斌副場長告訴我們,查哈陽農場注重以民生為本,2017年投資7800萬元新建通村公路76.8公里,對場區道路進行了亮化美化改造,興建了垃圾處理廠,改造建設了高標準養老院,積極推進精準扶貧等十項惠民工程,進一步提升了職工群眾的獲得感。
上下同欲,眾志成城。眼下,查哈陽農場正在場黨委的領導下,攻堅克難深入推進改革,奮力提升農場經濟發展水平,在黑龍江農墾“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的航母”的創業中力爭有更大的作為。
黑土地上田園詩畫的現代農業
查哈陽農場是墾區水稻生產的一面旗幟,克山農場則是墾區旱作農業的一個典范。
從查哈陽到達克山農場,天氣也從時陰時雨中逐漸放晴,滿天密布的黑云變成了朵朵如棉的白云。跨入農場地界,我們就一下子走進了一幅絕美的田園詩畫之中,大農業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田、路、林網格化,藍天白云之下,在防護林網的區隔下,大豆、玉米、馬鈴薯的綠色田塊漫坡漫崗,律動著伸向視野的盡頭,一派綠色海洋般的壯美圖景。
克山農場十八作業區正在對盛花期的馬鈴薯進行飛防作業。在職工周金柱的一塊1200畝的馬鈴薯地里,一望無際的白色馬鈴薯花散發著沁人心脾的香味,作業飛機轟鳴著超低空來來回回逐趟噴施葉面肥。“這塊地半個小時就整完了,飛機作業效率高,效果也好。”憨憨樸實的周金柱告訴記者,“馬鈴薯在生長期要進行田管8次左右,其中大規模的飛機作業需要三次,進行噴施肥料和防治病害。大農業就得有這些先進的生產技術來支撐。”
飛防作業只是克山農場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克山農場位于松嫩平原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的黑土帶上。農場總面積351平方公里,耕地44萬畝,林地面積8萬畝,盛產大豆、玉米、馬鈴薯及各種雜糧雜豆、藥材。
陪同的克山農場工會主席王洪可向我們介紹說,近年來克山農場依托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農場綠色食品認證面積100%,全場4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農場曾連續21年獲得農業豐收,被國務院授予“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標準化管理標兵單位”榮譽稱號,被認定為中國北方高科技旱作農業示范園區和“中國綠色馬鈴薯之都”。
和北大荒的其它農場一樣,克山農場在按照總局部署積極推進改革的同時,不斷加快農業結構調整,2017年農場種植面積達42.31萬畝,其中:玉米12.6萬畝,大豆20.31萬畝,馬鈴薯7萬畝,糧食總產14.4萬噸,平均畝產344.9公斤,實現了可持續的穩定效益。同時加大化肥、農藥、除草劑施用“三減”力度,施用量同比減少3%,節本增效明顯。全年實現生產總值9.32億元,人均收入接近2.4萬元。
大農業需要大投入,現代農業需要先進裝備。克山農場長期以來千方百計增加投入,不斷加快農機具更新步伐。早在2004年農場就斥資300萬元從德國購置了一臺高效率的500匹馬力的拖拉機,據說當時整個亞洲區域僅此一臺,此后又不斷購進多臺大馬力收種播機械設備。2017年在國家惠農強農政策拉動下,又更新農機具241臺(套),增加200馬力輪式拖拉機12臺、衛星定位與自動駕駛系統(GPS)5套、聯合收割機12臺、其它農業機械185臺(套),帶動農業機械投資2500余萬元,裝備力量走在了墾區的前列。同時投資2040萬元,完成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田間工程項目;投資1086萬元,建設馬鈴薯倉儲庫房5012平方米,農業綜合配套設施日趨完善。
農場還大力推動畜牧業穩步發展。2017年完善了兩個作業區生豬養殖基地示范場建設,加快推進奶牛向乳肉兼用型轉變,全場奶牛存欄達到918頭,肉牛存欄552頭,生豬存欄9204頭,實現畜牧業增加值4005.5萬元,同比增長5%,畜牧業從業人員人均收入2.8萬元,促進了農場經濟多元化發展。
田林路渠網格化是克山農場現代農業的一道亮麗風景。2017年克山農場完成更新造林1320畝,營造農田防護林和生態經濟林共計72條(塊),農田防護林1048條,網格數達到742個,農田網化率達100%,森林覆蓋率7.2%,林業全面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隨著農場馬鈴薯產業的崛起,近年來農場依托馬鈴薯產業規模優勢,發揮“中國綠色馬鈴薯之都”品牌效應,發展馬鈴薯產業之都觀光旅游,同時增加農業科技觀光園蔬菜瓜果采摘、紅光湖森林公園休閑垂釣、天然原始植被觀光區等項目,形成了集休閑觀光與農事體驗于一體的農旅結合新業態。
克山,一片神奇的黑土地,一座美麗的田園,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正未有窮期……
70多年來,北大荒人披荊斬棘、艱苦拼搏,一代接著一代奮斗,建成了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在屯墾戍邊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國家賦予了農墾新使命,對北大荒提出了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的新要求。北大荒必將振奮精神,激發斗志,在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戰略中彰顯農業“國家隊”新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