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農墾九三管理局山河農場現有職工2558人,其中管理人員197人,占職工總數的7.7%;機務技術人員392人,占職工總數的15.3%;兩者合計僅占職工總數的23%,職工結構不夠優化。另外,農場還有非職工勞動力4925人,其中參加靈活就業養老保險1141人,占非職工勞動力總數的26.4%;參加城鎮居民保險84人,占非職工勞動力總數的2%,超過70%的非職工勞動力未參加任何形式的社會養老保險,沒有養老保障。
針對這些問題,山河農場以承擔“建立以勞動合同制為核心的市場化用工制度”試點任務為契機,科學謀劃,積極探索,扎實推進試點,為推進九三管理局市場化用工制度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主要做法
(一)強化領導,周密部署,抓牢保障機制
一是壓實機構,明晰責任,抓牢組織保障。九三管理局黨委從墾區改革發展戰略高度出發,成立了市場化用工制度改革領導機構,多次召開改革辦、人社局、計財處、民政局、社保局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專題推進會議,督促農場配齊人員和辦公設備,專職負責改革推進工作。山河農場場長、書記親自抓,分管副職具體抓,各部門相互配合,形成了齊抓共管抓改革的良好氛圍。
二是廣泛宣傳,集思廣益,抓牢群眾保障。通過廣播電視、組織會議、基層調研、入戶走訪等多種形式開展政策宣講,讓各單位和職工群眾認識到市場化用工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管理局和農場兩級改革辦多次深入生產一線,召開生產經營和改革相關部門會議,征求基層干部和職工群眾意見和建議,為推進試點形成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三是突出主體,細化措施,抓牢制度保障。突出農場經營國有土地、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特點,強化農業生產勞動合同管理,明確以農業產業特點和雙層經營體制為特征的勞動合同內容,以及簽訂、變更、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程序。完善農業從業人員招錄、考核和培訓等制度體系,為逐步建立以勞動合同制為核心的市場化用工制度提供了制度支撐。
(二)全面摸排,客觀分析,科學謀劃措施
一是摸清人員底數,準確掌握數據。2017年1至4月,在九三管理局的指導下,農場對企業職工基本情況、農機裝備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全面掌握了農業生產、社會管理范疇的在職管理人員、農業職工、專業技術職工的具體情況,為推進市場化用工制度改革提供了準確的數據。
二是完成“兩定”和“用工總量”測算,科學調整用工結構。根據農場總人口、土地面積、生產總值,資產負債率、畝均利潤、社會負擔率指標,將山河農場定性為中型二類農場。依據對農場的定性,科學設定各類指標體系,完成農場的勞動用工總量測定工作:農業生產和社會行政管理勞動用工總量1033人,其中農業生產人員892人(機關管理人員35人,管理區生產管理人員49人,農工808人);社會行政管理委員會141人(農場社會管理委員會為36人,場直單位為81人,管理區居委會為24人)。
三是構建制度體系,全面推進用工制度改革。在九三管理局的指導下,山河農場研究制定了1個方案、1個規劃、5個辦法和2個合同,即《山河農場建立以勞動合同制為核心的市場化用工制度試點方案》《山河農場用工總量控制規劃》《山河農場勞動用工總量核定實施意見》《山河農場老職工管理辦法》《山河農場新職工管理辦法》《山河農場妥善安置非職工勞動力若干辦法》《山河農場招聘急需崗位工作人員暫行實施辦法》《勞動合同書》《農業職工(承包土地資源)勞動合同書》,市場化用工制度改革得到全面推進。
二、取得的成效
(一)優化了隊伍結構。山河農場職工年齡斷層情況較為嚴重,職工技術素質較低。通過招聘急需人才,使職工隊伍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不均衡問題得到改善。2017年按照公開、公正、公平和擇優錄用的原則,新簽訂勞動合同18人。隨著改革的深入,職工隊伍結構將不斷得到優化。
(二)突破了傳統管理方式。打破了人員身份界限,推行崗位管理,實現“人盡其才、人盡其用、人事相宜”。2017年依法依規解除勞動關系17人。企業注重用人成本的意識不斷增強,用工數量和職工收入緊密掛鉤機制已初步建立。
(三)減輕了企業壓力。一方面通過吸納、消化、擇業、輸出、扶持等“五個一批”措施,安置部分非職工勞動力;另一方面鼓勵引導非職工農業從業人員參加靈活就業人員社會保險,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減少了就業、保障等企業壓力。
(四)增強了企業活力。通過定標定量的用工標準,確定10年內各類人員用工總量控制指標,和當年招聘用工計劃總量不得超過全年正式職工退休人數10%-15%的硬性指標。通過建立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的管理機制,隨著老職工逐步退休,同步規劃新增職工數量和專業技術機構,夯實人才保障,增強企業活力。
(五)提高了企業效益。隨著農業規模經營標準化水平和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農場農業用工總量控制平衡體系逐步建立,實現了少數人種多數地,提升了產品質量和經營利潤,發揮了高水平集約型農業的優勢。通過減少用工總量,人力成本降低,農場效益得到提高。
三、經驗體會
(一)科學規劃是前提。在推進試點過程中,根據經營情況和可持續發展規劃,建立農場用工動態平衡體系,做好用工總量規劃和控制,明確“三種人兩種辦法”的對策。“三種人”就是將現有農業從業人員分為農業管理人員、農業職工、非職工農業從業人員;“兩種辦法”就是對已經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業職工“老人老辦法”,保持現有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變,“退一減一”平穩過渡直至歸零(即到核定的勞動用工總量);對非職工農業從業人員“新人新辦法”,擇優錄用,簽訂新的勞動合同。
(二)分類管理是關鍵。根據不同類型的人員,分類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強化合同管理。農場針對農業管理人員實行國家統一規范的《勞動合同》文本,現有農業職工繼續履行現有勞動合同,非職工農業從業人員履行農業職工(承包土地資源)勞動合同,勞動合同隨土地承包租賃合同解除、變更、終止。勞動合同報上級人社部門備案。
(三)體系建設是保障。實行競爭上崗制和公開招聘制。嚴格考核,擇優選用,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用人機制。充分運用現代遠程教育等方式和手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針對性強的技術培訓,定期做好繼續教育。完善考核體系,將評價結果作為職務晉升、待遇兌現的重要參考依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隨著農墾改革和土地規模經營的推進,農場農業生產不需要更多的農業職工;同時,由于社會保險負擔沉重,農場也無法再增加更多農業職工。經初步測算,山河農場勞動用工總量需求為1000人左右,而按農場現有職工年齡結構、人員數量和職工年均退休總量測算,要達到這個用工水平,需要用近10年的時間。農場在現階段重點對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勞動合同及相關制度完善的基礎上,一要根據農場現有經濟承受能力,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將非職工勞動力納入農場勞動用工整體規劃中,使優秀的非職工勞動力能夠納入到職工隊伍當中。二要積極推進二、三產業發展,依托農場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密集型產業,增加非職工勞動力就業崗位。三要加強綜合服務,通過開展培訓、搭建平臺等方式,創造條件,輸出部分勞動力。四要強化社保宣傳,鼓勵和引導非職工勞動力參加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解決非職工勞動力無養老保險的后顧之憂。
責任編輯:蔡基松